來這裡的人早就聽說了程東斷了一條腿的事,大部分人都是裝作才知道的模樣,只有小部分人帶了點藥材什麼的過來,也算是順帶看看他。
這裡的滿月酒宴席很是隆重,中午的時候,親朋好友都會聚在一起,向家裡道賀,這是必要的習俗。
除此之外,滿月酒宴席還有送禮的講究,比如滿月席時,孩子的外婆,要送孩子面條、饅頭、粽子還有沒有開叫的公雞等,但是現在吳氏都已經回吳家了,怎麼可能還會有吳家人來這裡?
所以楊嬸一早就請了自己孃家的妹妹過來,替程陽送這些東西。
此外,其他過來參加滿月酒宴席的人需要送的就比較隨意了,家裡窮苦一些的,可能就送點米麵或者家裡的雞鴨,還有自個兒做的衣服,富貴一些的,就比如餘梓他們,就會送金銀之類的東西。
在中午吃飯之前,滿月酒還有一個很必要的儀式——給嬰兒洗澡。
小孩子出生後三日需要洗三,在這裡,滿月的時候,孩子也是需要洗澡的。
有些地方的滿月宴的儀式,是給剛出生一個月的孩子剃頭,這裡則跟洗三的儀式是差不多的。
唯一不同的則是洗三隻有直系親屬在場,而滿月則不然。
等到程陽的滿月儀式結束,宴席也差不多要開始。
在此之前,楊嬸還特意讓程南把餘梓二人叫了過來。
“今兒個裡正也在場,就給我們家做個見證。”
她話一出口,裡正就站了起來。
“裡正也知道,東子這條命是程朔夫婦救下的,現今陽陽也滿月了,我們和東子都決定讓孩子認下程朔和餘梓兩人做幹爹幹娘。”
此話一出口,坐在八仙桌旁的眾人又小聲的絮叨了起來。
甚至還有程五家的親戚不贊同,說程朔夫婦倆都是外來人,這事做的不妥。
“事情沒有妥不妥一說,若是沒有程朔和餘梓,我們家東子也都沒命了。”
楊嬸可是鐵了心要這麼做,更何況她昨天都已經詢問了餘梓的意見。
她這話十分有理,大部分人還是覺得認親一事的確是應該的。
村裡的裡正早就讓楊嬸給提前打了招呼,所以這會兒也趕緊擺出公證人的架勢,二話不說就跟眾人宣佈了這個訊息。
認親的事順理成章,餘梓倒也識趣,趕緊趁著這個時候讓程朔把兩人帶來的木盒拿過來。
“這是給陽陽的賀禮,嬸子你先代陽陽拿著。”
餘梓樣貌不差,說話也十分溫和,盡管額頭上有疤痕,但是還是有不少沒見過她的人覺得餘梓是個挺不錯的姑娘。
不過討厭她還有程朔的也是大有人在,比如說程李氏他們。
餘梓在這個場合送木盒,程李氏又瞧準了那木盒沒啥特別的,便覺得不是什麼金貴的東西,於是就跟楊杏芳還有吳秋兩人提了兩句。
楊杏芳可是極其討厭餘梓的,當即就拔高了聲音,說了一句,“這小孩子認幹娘可是大事,幹娘送的禮可不能輕了,就這麼個木盒子,裡面該不會啥也沒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