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四百九十四章:鄭青山在撒謊

“這供詞上所有涉及的官員,都必須嚴加處置!簡直是無法無天了!”

朱常洛沒有注意到,衷貞吉的聲音當中多了些不同的東西,望著手邊的供詞,他的臉色卻是陰沉到了極點。

不得不說,這次鬧出來的事情,遠比他想象的要大。

鄭青山能夠混到今天,靠的遠不僅僅是小聰明和跟鄭氏勉強沾親帶故的關系,事實上,鄭青山的確是靠著鄭家起家的,但是此人深諳官場道理,知曉如何才能在私鹽行當裡安安穩穩的過下去。

單從這份供詞來看,浙江一帶和鹽業有關的大部分官員,都曾經收受過鄭青山的賄賂,其中甚至包括剛剛遷升南京工部尚書的前浙江巡撫趙可懷。

一旦要是照實處置下去,恐怕將徹底引發浙江官場的大洗牌!

不過越是如此,朱常洛的神色越是堅定起來,不論如何,這件事情必須處置,而且一定要秉公處置,事實上,長久以來,在官場上都存在很嚴重的思想,認為法不責眾,朝廷顧忌影響,不會下重手懲處大批官員,致使這些官吏肆無忌憚的收受賄賂,也為一些不法商人形成了一張密密麻麻的關系網。

但是這樣下去不行!

雖說水至清則無魚,但是國家要強大起來,吏治清明是必須放到首要地位的,尤其是在鹽業這樣的國家稅收重地。

據鄭青山供認,他這些年倒賣的鹽引總數額已經超過了八百萬兩,說是富可敵國,一點都不為過!

要知道,如今大明每年的稅收也不過三四百萬兩的樣子,平倭之戰花錢如流水,打的酣暢淋漓,用掉的銀子也不過五百餘萬兩,但是他鄭青山區區一個私鹽販子,倒賣鹽引所得,竟然是國庫歲入的兩倍,如何不讓人心驚!

這些銀兩,原本都應該流入國庫,但是現在,卻因為一個不法的商人,全部流入了私人的腰包當中,成為了某些人損公肥私的資本,更可笑的是,鄭青山供詞當中的一個知縣,前前後後收受了鄭青山將近幾萬兩銀子的賄賂,但是卻年年才跟朝廷哭窮,請求朝廷減免稅賦,簡直是可恨到了極點。

原本朱常洛以為,朝廷縱然黨爭劇烈,但是至少吏治還算不上一灘渾水,能夠堅持到他成為太子,乃至繼位再對官場下刀。

但是現在看來,他著實是高估了這幫官僚主義的自制力了,想想也是,高層鬥爭一團亂麻,自然是給了地方官員無數機會可趁。

這股歪風邪氣再不剎一剎,恐怕朝廷過不了幾年,連這區區三四百萬兩的銀子也收不上來了!

倒是衷貞吉苦笑一聲,嘆了口氣道。

“殿下息怒,此事還需從長計議!”

說句實話,朱常洛現在明顯在火頭上,衷貞吉並不想去觸朱常洛的黴頭,甚至於作為左都禦史,他看到這份供詞的時候,第一反應也是憤怒無比。

但是冷靜下來,卻也只能苦笑,事情牽扯的太大了。

不僅僅是地方官場,朝廷內部,鄭青山也有不少關系,當然,衷貞吉如願以償的查到了他想要的東西,而且足斤加兩。

事實證明,這個鄭青山的確和沈一貫有關系,沈一貫有一個兒子,名為沈青,是個不折不扣的紈絝子弟。

不過沈青是個極有分寸的人,他無心仕途,仗著老子的威風在京師周邊做生意,平日裡倒是規規矩矩,但是經常和京城的一幫紈絝子弟胡鬧,鄭青山是在幾年前,結交上了沈青。

起初是因為生意上的事情,鄭青山雖然是主要販運私鹽,但是也幹別的營生,而沈青做的是絲綢生意,鄭青山便假意運了一批絲綢以低價賣給了沈青,沈青是何等人,對此事自然心知肚明,一來二去之下,二人便成了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