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為經濟學是一門較為實用的經濟學科,他將行為分析理論和經濟執行規律、心理學與經濟科學有機結合,以發現現今經濟學模型中的錯誤或遺漏,進而修正主流經濟學關於人的理性、自利、完全資訊、效用最大化及偏好一致基本假設的不足。
行為經濟學在西方經濟學界不是新學,容家念之所以被吳老看中,除了他本身的研究成果,還因為他師從泰勒,那位是去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獲得者。
容家念這些年一直在國外,作為國去了,最近幾年也是透過自己的老師跟吳老認識並一直保持影片溝通的。
這次回來,一是看看家鄉的發展變化,二是拜訪一下像吳老這樣的國內經濟學界的泰鬥,做一些學術方面的交流。
顧清寧泡好茶,坐到老師身邊,聽兩位老師侃侃而談。茶香四溢,再聽著兩位老師滿腹經綸,出口成章,頗有一點煮茶論道的意味。
這樣的機會,顧清寧自然不會錯過,殷勤地做著自己端茶倒水的工作,努力在知識的海洋裡遨遊。
直到跟著如意和如願上了回家的車,顧清寧還在久久地回味著下午的那一場經濟學的對談。
有很多觀點,吳老和容先生並不保持一致,甚至有的是完全針鋒相對的,但就是因為這樣,顧清寧才從另外一個角度,懂得了一些原來總覺得似是而非的道理。
容先生走了之後,吳老還又給她講了一個故事。
比如說某一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是兩位經濟學家共同分享,這本來沒什麼,過去現在都經常發生,但這一次奇怪的地方就在於,這兩個人的觀點居然是完全相反的。
這就是著名的市場有效悖論,它們就像武俠裡面的正邪兩派,之間有著勢不兩立的架勢。但是吳老給她舉了一個很簡單的例子,就讓顧清寧茅塞頓開。
吳老說,市場是逐利的,如果把在市場裡尋找利潤比作在沙灘上撿貝殼,貝殼很好看,大家都去撿。
但是當很多人去撿貝殼的時候,沙灘上的貝殼就會越來越少,到沒有貝殼的時候,大家都不去撿了。然後大家就離開了。
可是當大家都離開之後,沙灘上又會隨著潮汐的變化“長”出很多貝殼,於是這時候,大家又回去撿貝殼。
所以我們看到沙灘上的貝殼不可能是完全沒有的,也不可能是有很多很多的,它是隨著人們的到來和離開不斷變化的一個過程。
所以很多時候,相互對立的兩種觀點,不一定非得分出一個對錯和黑白,而是每個人所處的環境和背景,甚至是他出場的時間不一樣,看到的是相同的一片沙灘,但也會得出完全不同的結論。
放到人生的境遇上,虎落平陽,龍困淺灘,都是人生無法避免的高低起伏,在困境中不屈不撓,在複雜的局勢下始終保持清醒,在人生的重大打擊下,從不放棄希望,波瀾壯闊,才能謂之一生。
吳老每次,都能從微觀到宏觀,最後上升到人生的高度,給顧清寧一個完全不一樣的看待事物的視角,這是顧清寧每次最喜歡聽吳老講故事的原因。
也正是因為這次的際遇,讓顧清寧在後來的很長一段時間內,陪伴著沈墨,開啟一個又一個新的局面。
晚上回家,沈墨已經在家裡等她,顧清寧一掃之前顧家姐弟帶給她的陰霾,陪著沈墨工作學習,陪他一起心有猛虎,細嗅薔薇。
而此時此刻,對於遠在y省鳳凰市的王濤和徐清泓來說,事情的發生,卻是沒有任何的預兆。
王濤和徐清泓在各自的方向上尋找機會,查詢線索,而且一明一暗,徐清泓在明,王濤在暗,配合的很有默契。已經掌握了大量的罪證和資料。
這一天,王濤在與xn軍區的幾個人在一個空曠的射擊訓練館較量完之後,約了一起去吃晚餐。
訓練館在郊區,他們準備回市裡,路上,要經過一段郊區通往市裡的高速公路。
“老大,前面出車禍了,車子燒起來了。”王濤正坐在車裡閉著眼睛,腦子裡思索整理著這段時間依賴收集到的資訊,看看還有沒有什麼遺漏的地方,就聽到他手下的人對他說道。
王濤猛一睜眼,立刻吩咐道:“趕緊停車,幫忙救火。”
車一停穩,王濤和兩個自己人就推開車門,王濤立刻跑到後備箱拿上滅火器準備救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