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正是裴導需要的效果。將心比心,那種大張旗鼓來探班,影響到拍攝的人是真的很煩。
他找了張椅子在監視器附近坐下,場務本來想趕人,卻被導演助理用眼神瞪回去,一時還有些摸不著頭腦。
裴學海來得巧,下午這場戲是黎想請客的飯局。此時淩穗歲已經不是上午的事業有成大老闆,而是生意剛有點起色,這會遇到了困難,還需要四處結交人脈、“拜山頭”的年輕人。
裴導事先沒看過劇本和原著,但從淩穗歲的表演中,他也能盤出人物關系。
她笑容有些勉強,身體略顯僵硬侷促,站起來敬酒時像是在重新馴化四肢;她的視線始終盯著飯桌中心的人物,幾次想尋隙開口都沒找到機會,明顯是有求於對方。
接下來的臺詞也證明瞭他的猜想,淩穗歲的表演總是能做到很精準的資訊傳達,不需要在短影片裡配上字幕解說。
這場戲是黎想和陳海有求於人,提出利益交換希望對方幫忙。被他們所求的“大人物”雖然答應,卻非要嘴賤幾句,言語間的傲慢和優越感展現得淋漓盡致。
陳海從來沒受過這種氣,他恨不得把杯中的紅酒倒在對方頭上,但他的手卻被黎想僅僅拽住,還被她用眼神警告,不許輕舉妄動。
經過這段時間的內卷和相處,淩穗歲和黃睿培養出了不錯的默契。裴學海覺得淩穗歲的眼神是點睛之筆,黃睿給的反應也恰到好處,配合得很好,但他不知道,這是兩個演員即興發揮的。
他特意來探班《浪潮之下》,除了想和淩穗歲談談之外,也是想替應年來看一眼,這個扮演陳海的演員是不是比他強。
如今看到了,裴學海也只能感慨,淩穗歲的眼光還是很好的,應年落選不冤。他是有進步,但衡量好演員的標準又不是進步獎,而是演技的絕對值。
浪潮劇組拍戲的地方是個餐廳包廂,製片人還特意找了那個時代就開張的飯店借了景。雖然是老字號,但屋內裝潢都是臨時改的,這場戲拍完了,還得接著拍下一場包廂戲呢。
於是,幾個主演先回到房車休息,此時的淩穗歲還不知道裴學海已經來了,畢竟裴導又沒通知她,他還坐在導演組的人群堆裡,想發現都難。
裴學海也不急著找她,他和浪潮導演聊了幾句。喲,巧了,這導演姓張,他讀研究生時的導師以前在裴學海手底下學過幾年呢!
遇到“祖師爺”,張導只能擦了擦額頭上不存在的汗,愣是把行業交流給聊成了大佬抽查,雖然在裴學海眼裡,他應該不算正經徒孫……
其實張導年紀不小,在導演圈也算是有名,有四部花瓣八分以上的代表作,其中兩部還是年代劇背景。
浪潮能碼到他當導演,當時業內評價都很不錯來著,奈何裴學海他從業時間長,輩分太高了啊……
聊起陳海和角色扮演者黃睿時,張導還有點心虛,他是知道淩穗歲拒絕過應年這件事的。幸好裴導很快把這個話題略過,聊起淩穗歲,那張導就有很多話能說了。
他對著淩穗歲一頓猛誇,褒獎程度完全不輸給粉絲愛吹的彩虹屁,而且他是專業人士,對淩穗歲的演技更能誇到點子上。
裴學海就問他:“我聽別人說,小淩很愛改劇本,她在浪潮劇組會這樣嗎?”
這個問題嘛……其實不太好答。
要說實際情況,這個專案都是豐收傳媒牽的頭,淩穗歲都不是改劇本,而是編劇要在她的要求下改編,她本人直接深度參與了劇本的編寫工作。
反正張導覺得,這種事情不能一概而論。有些演員改劇本是出於私心,或者本意是為劇好,但水平不到位只會瞎改,那種就是千萬不能給他們碰劇本,一改就毀了。
但如果是有水平的演員……共同創作的事,分明是劇組美談啊。
張導表明了他的看法,裴學海若有所思地點點頭。
正好,他的劇本也還停留在框架階段,有很大的討論變動空間,希望淩穗歲能給他更多的驚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