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這已經是淩穗歲用爆劇佔領年冠的第四年了
十月下旬,《浪潮之下》仍在熱播中。
浪潮前期的劇情靠婚姻危機、離婚與否的社會熱點話題吸引觀眾,等黎想終於離了婚,快速起飛的事業線將劇情推向另一個高潮。
畢竟,浪潮的時代背景是上世紀改革開放初。只要敢想敢拼,處處都是商機,在省宣傳部的指導下,黎想的角色定位就是“跟著黨走,第一批富起來的人”。
不管是喜歡看黎想賺錢搞事業的觀眾,還是喜歡看“離婚後前夫和婆婆終於後悔了”的觀眾,都被浪潮的劇情吊住胃口,保持著熱情的追更狀態,每到七點半就蹲在平板或電視機前。
最近黃睿扮演的陳海出場比較多,新的感情線和修羅場也吸引了觀眾的注意力。短短幾天,黃睿就成了浪潮劇組主演漲粉幅度top1,有不少吃瓜網友在觀望,他有機會成為贅婿3.0嗎?
以浪潮的題材型別,恐怕有點難,但黃睿本來也志不在此。他這幾天混跡在各個平臺,看了很多博主發的浪潮劇評,越看心裡越爽。
沒錯,是這樣的,《浪潮之下》就是這麼好看,主演們的演技都很絕,其中翹楚自然是淩穗歲。
黃睿很驚喜地發現,在關於浪潮之下的二次創作中,劇情解說佔了不小的比重,播放量成績也不錯。這對於希望有部代表作的黃睿來說,當然是好訊息。
無論是博主們願意做解說影片,還是網友愛看劇情解說,市場需求引領了這方面的良性迴圈,都能夠證明《浪潮之下》是一部劇情充實、質量過硬的好劇,不然哪來的解說空間呢?
而且,浪潮的劇情解說可不僅是“這個女人叫小美”式的概括總結,播放量最高的幾個影片都是對細節處的深入分析。黃睿就刷到過一個影片,是黎想回黎家吃飯的片段。
影片裡,黎想的視線停留在餐桌上的雞腿,然後她看著媽媽將雞腿夾到她孫子,也就是黎想的侄子碗裡,並移開了目光。
這段劇情在正片裡只有一秒,博主把它拿出來解說,收獲了五十萬贊,近十萬評論。即使在使用者數量最多的豆子影片,也算是比較好的自媒體賬號資料了。
影片裡,博主先是放了點前面的片段,給網友補全前因後果。
這時候的黎想已經和閻學軍離婚了,這在八零年代的縣城可是件大事,再加上黎想又去擺攤,觀念保守的黎家人對她頗有微詞。不過在她賺到錢,特意買了只雞回來吃飯時,黎家人還是收斂起了不滿情緒。
這一秒的劇情就發生在這個時刻,由於這是原著小說裡沒有的情節,所以博主提出了自己的猜測。
黎想在看著這個雞腿時,會不會期待家人能夾給她呢?雞腿往往被認為是整隻雞裡最好吃的部分,很多家庭的長輩都會留給最小,或者最疼愛的孩子。
但她媽媽沒有這樣做,所以她失望地移開了目光。因為自己已經是大人,也不好意思再去和侄子爭一個雞腿,所以她的失望只在那一瞬間,很快就過去了。
又或者,黎想只是習慣了。作為家裡的女孩,又生活在物産並不豐富的年代,她或許從來都沒吃過雞腿。所以她才能這麼快調理好失望,不讓它影響到自己的心情。
這就是頂級演員的魅力——即使只是一秒的鏡頭,即使沒有任何臺詞,淩穗歲依然能觸及到觀眾心中最柔軟的角落。
在這條影片的評論區,一半是誇淩穗歲演得好,一半是為黎想和自己淚目,樓中樓有很多網友在暖心安慰。
黃睿也看得眼眶泛酸,偶爾流露出的脆弱並不會影響到黎想堅強的性格,反而讓這個角色更立體、更有血有肉。
在這方面的分寸,淩穗歲拿捏得實在太好,正是因為黎想這麼懂事,才格外讓人心疼。
他找出了浪潮的劇本,翻到這場戲對應的那頁,想看看黎想當時的心情。
出乎他的意料,這場戲的劇本裡並沒有黎想的心理描寫,也沒有這個眼神。那麼,這就是淩穗歲在現場的自由發揮,被導演從多個角度的素材裡挑出來,剪進去了。
好厲害啊,黃睿發自內心感慨道。娛樂圈裡真正能做到“人抬角色”的演員不多,但淩穗歲必定要佔其中一席。
每當他以為自己見識過淩穗歲的能力極限後,她總會給人新的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