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父是這麼說的,他承認這筆錢是白薇給他們養老用的,直接拿給白飛買房不太好。
所以這個房子,就掛在佑佑名下,白飛夫妻倆給他打個欠條,每個月還他多少錢,相當於他借他們一筆無息貸款了。這樣白飛一家有了學區房,他和白母的養老依然有保障,因為他於情於理都不應該再找白薇要錢了。
乍一聽是不是還挺合理,白父也還講點道理?但仔細一想就會發現,這其中的事情很不對勁。
說是“借款”,但白父的用詞是讓他和白母以後的養老有保障。那白飛夫妻以後每個月給他們打錢,到底算還款,還是算孝順老人?他們是否還需要承擔額外的贍養義務?
如果不用,那顯而易見,贍養老人的責任就變相由白薇全部承擔了,但在白飛回家後,她可不是事實意義上的“獨生女”哦。
而且,按照這個邏輯,假如白父白母沒活到借款還清的年紀,那白飛夫妻還會把剩餘的錢款還給白薇嗎?畢竟白父可是強調了,讓他們還錢是因為他和白母需要養老。
我和朋友在討論這件事時,她還提出過另一個想法。父子之間打借條真的靠譜嗎,就算白飛不給錢,父母幫著他隱瞞,遇到需要用大錢的地方再找白薇訴苦,她還能真的不給嗎?
怎麼看,白薇在這件事裡都是非常被動和吃虧的一方。偏偏她吃了這個虧,白父還說了一番看似端水的話,把自己摘得幹幹淨淨。
因為在餐桌上,白薇的情緒顯得有些激動,有觀眾還說淩穗歲這裡演得誇張了。但說真的,換成是我代入以上情景,真的是恨不得當場掀了他們的桌子,再一人給一耳光。
寫到這裡,我想給大家分享一下為什麼要單開一篇影評寫白父的原因。
首先是因為這個配角塑造得精彩,他並不是為了襯託主角而存在的,從白父的視角看這個故事,他的心計完全撐得起“主角”。
但這不是全部,電影裡其他角色也同樣有高光,連戲份很少的佑佑都有驚豔我的一瞬間。
最重要的一點其實是,竟然沒有人說這個角色是在“醜化男性”——從《嫁不出去的姐姐》上映後,很多人都是用這點來攻擊它的。當然,他們圍繞這個點提到最多的是白飛。
他們說導演故意塑造一個很失敗的男性,來和白薇做對比,但事實上,能在社會上獲得成功的大多數都是男性。
在這裡,我們先不討論上面這句話的真實性,先回到問題的本質,白飛真的是被醜化的男性嗎?
當然不是啦,白飛只是讀書成績不好,收入水平不高,但他無不良嗜好,無暴力傾向,不抽煙,不喝酒,不沾黃賭毒,不家暴,注重衛生,不講髒話。
雖然他重男輕女,還搞未婚生子,但他對妻子負責任了,除了房子掛在兒子名下,目前也沒有在物質條件上區別對待女兒。
毫不誇張地說,按照現實生活的標準,這樣的男人已經打敗了95以上的男性。所以白飛怎麼可能是被醜化的男人,說導演特意美化他都不為過。何況白父白母還一直說,他之所以事業不順,都是因為小時候沒受到好的教育,要是他和姐姐一起上學,肯定不會這樣!
相反,我覺得擁有老登特質的白父才真正算是一個“反面角色”,但沒有人,尤其沒有男人說他被醜化了。這是否意味著,在他們的潛意識中,白父的行為其實很合理,在他們的視角裡挑不出毛病?
每次我看女性主義相關的電影時,都認為觀眾的反饋能讓一部作品變得更圓滿。今天我確定了,《嫁不出去的姐姐》同樣如此。
它確實是一部值得多刷,值得深入挖掘、仔細思考的影片。五億的票房還是有點少,希望能往六億沖一沖,雖然歲皇的一番電影票房實績不差這零點幾的數字,但它應該能激勵更多的女性創作者,也讓市場看到這類題材的潛力。】
淩穗歲切換小號,給這條影評點了贊。
她又往下劃到這條微博的評論區,發現下面有個高贊回複。
【聽我律師朋友說的,買房這段其實還有個細節。房子掛在佑佑名下,不算夫妻共同財産,但白飛夫妻簽的欠條,每個月給白父白母打錢,絕對是夫妻共同債務。也就是說,如果白飛的老婆要離婚,她不僅分不到這套房子,還要繼續承擔債務……在房子是白飛父母出資的情況下,佑佑被判給白飛老婆的可能性極低。】
樓中樓:【絕了,不愧是老登】
【誰再說只有女人會耍心機試試?男人才是真的心眼子多】
【天哪,完全看不出白飛夫妻哪裡感情不好,但老登就是要防著兒媳……】
被震驚到的不止是網友,還有淩穗歲。
她把這條評論截圖給嚴思菱,後者給了她肯定的回複,沒錯,白父確實有這方面的考量。她能想到這個點,靈感就來源於現實生活的所見所聞,是身邊某個朋友的真實案例。
淩穗歲想了又想,思緒萬千,最後都化為一聲嘆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