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
如夢令劇評2
【水牛奶少冰不加糖:
《如夢令》太好看了!本人已經上頭到連看十幾集,如果不是因為平板沒電,充電線又不在床頭,可能會一直熬夜看下去……
目前我已經追到了最新一集,在等待更新的日子,抽空寫點東西。
先說結論,我願稱《如夢令》為內娛國産劇權謀題材的巔峰。
往前看,在影視製作技術發展疊代下,無論是場景還是服化道,質感都比以前的作品好得多,演員的演技和劇情內容也不輸“前輩”——當然這部作品裡本身就有很多前輩。
而往後看,如果不是淩穗歲組局,這樣的陣容很難複制,能稱得上精品的權謀劇本也不是隨隨便便就能寫出來的,除非《如夢令》還有第二季。
各平臺誇《如夢令》的內容已經很多了,別人誇過的我不重複,這次就從“權謀”的角度,來說說這部劇到底好在哪裡。
首先,權謀就是權力與謀略,後者不用多解釋,反而是“權力”這個詞,在國産劇中給人的印象一直很極端。
它要麼是一個貶義詞,貪戀權力的反派必定有一副醜陋的嘴臉,狼子野心無所不用其極,以此來襯託“出淤泥而不染”的主角。
在這樣的背景下,權力只是反派用來打壓主角的工具。反派負責展示人性醜惡,主角需要宣揚真善美,他們的弱者身份就成了最初的道德資本,逐漸形成了主角越弱小,被欺負得越狠,立場就越正義的公式,被很多編劇套用到了各種作品中。
所以,以上主角是絕對不能和“權力”扯上關系的,這會影響到他們在觀眾心中善良而純潔的印象。這種只把“權力”理解為上位者的剝削和壓迫,把對權力的態度和對反派的仇恨掛鈎的看法,當然是非常片面的。
至於另一種極端,則是對權力極致的吹噓和追捧。
比如認為在某個領域擁有某些權力,就肯定能解決所有問題的想法,無疑是一種對權力的天真幻想。
與其說這是對權力的追捧,不如說這是對主角“無所不能”、“萬事皆符合我心意”的想象和自我投射。
與此同時,國産劇對權力的包裝美化還體現在諸多身份“特權”上。
古裝劇裡嫡庶神教的嫡,仙俠劇裡仙凡有別的仙,現代劇裡貧富差距的富……血統更高貴,背景更強大,所佔有資源更豐富的主角,成為了被觀眾“慕強”的物件,生來就比配角擁有更美好的品格。
以上這些都是“權力”嗎?是的,權力是一種適用範圍極廣的東西,剝削和特權都是它的分支與類別,但這些都不足以完全的定義它。
近年來播出的國産劇中,不單單是很多打著“權謀”旗號的作品,只要涉及到權力或地位話題的影視劇,主角往往都要經歷兩個階段。
先是淡泊名利,人淡如菊,視“權力”如猛虎,為自己積攢純潔善良的道德資本;後面被反派陷害,這時候的“權力”就成了翻身報仇的必需品,只要擁有了它,主角就是贏家。
至於獲得權力後能做什麼,要怎麼做,權力的範圍和界限在哪裡,就不是劇情關心的事情了。主角已經身居高位,碾壓了以前欺負過ta的存在,複仇打臉的橋段已經完成,還要怎樣?
《如夢令》和以上作品最大的不同,就在於它把“權力”當成一個中性詞去處理了。
雲箏從不掩飾自己對權力的渴望和追求,並將手中的權力抓得很緊。她之所以能成為權力的主人,而非被權力支配的人形怪物,是因為她從頭到尾都有非常清晰的目標和規劃。
她需要權力,需要的並不是權力能提供給自己的高位,或是作用於他人身上的快感,而是把它視作實現目標的工具,並在行動中付諸實踐。
其實從《如夢令》塑造的群像角色中,我們也能看出編劇把“權力”和“人”分開看待的態度。
位高權重的上位者們是可恥的既得利益者,但他們中的部分人也有品德上的閃光點;被壓榨的平民百姓是需要被拯救的物件,但這其中也不乏揮刀向更弱者,專挑婦女兒童欺負的渣宰……
講個笑話,以封建王朝為故事背景,不以身份地位,血統高低來劃分角色善惡值的《如夢令》,從某種程度上,也算是打響內娛國産劇“反封建”的第一槍了。
權力是被使用的工具,評判一個角色的標準不是看ta擁有多少權力,而是用權力做了什麼——這是雲箏的主張,也是《如夢令》向觀眾傳達的態度。
順著這條線,我們就能清晰地整理出雲箏的人脈關系網。為什麼有些人前期和她是盟友,後面變成了敵人,為什麼擁有相似家庭背景和出身的政治對手,有的可以拉攏轉化,有的必須趕盡殺絕……
雲箏從來都是一個實幹派,甚至還有明顯的馬基雅維利主義傾向。她還是“君子論跡不論心”的忠實擁躉者,能把所有個人情感都刨除在外。大概從第十集 開始,她做出的決策就是絕對冷靜理智下的最佳選擇了。
說實話,這就是我給《如夢令》打九點五分的原因,這零點五分扣在編劇對雲箏的刻畫轉折還是不夠自然,沒有拿捏好沖動和理智間的過渡心態。
聽說唐編是第一次負責權謀劇本,雖然這部劇在同題材範圍內已經遙遙領先,但如果用十全十美的標準去評判,依然有進步空間,在這裡小小的鞭策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