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角色粉的戰鬥力一點都不比演員粉差
關於《功夫大師》的宣傳工作在九月初就基本結束,從那之後,淩穗歲真正意義上休息了一段時間。
到了九月底,即將迎來國慶檔的時候,《功夫大師》也正式退出院線電影競爭。除小範圍包場外,票房不會再有增長了。
這部電影在內地的票房是24.97億,全球票房15.71億美元。
目前,《功夫大師》在今年的內地電影票房榜排第五名,就看國慶檔是否能有新片沖擊它的位置。
今年榜單上的前面三名都是春節檔作品,第四名是同檔期上映的國産喜劇片,只比《功夫大師》高個幾百萬。
從上映後,這兩部電影的成績一直很纏綿,最終結果讓追蹤票房的功夫脛骨精神股東)們扼腕嘆息。
對以億為單位的票房成績來說,幾百萬真的只差一點點,也就小數點最後一位的差距。
脛骨們怒斥《功夫大師》的國內發行是廢物,兩部電影的票房很接近,但功夫的排片佔比總是略遜一籌。別說只有百分之零點幾的差距,幾百萬的差額就在這等著呢!
但凡暑假期間能多撕到點排片,增加點場次,《功夫大師》不就是暑假檔冠軍了麼?所以說,李茉沒拿到第一,發行方全責!
追資料的不僅是歲絲,李茉也有很多角色粉,兩者之間有重疊,但不算百分百。
《功夫大師》在內地無緣年冠,在全球榜單上也只能排到第二。考慮到q4還有兩部好萊塢大片上映,有些人都開始擔心它能否保住前三了。
十五億美元已經是讓迪蘭德樂不可支,對系列作品充滿信心的票房成績了,但在某些人眼裡,淩穗歲的一番電影竟然沒有蟬聯全球年冠,她在走下坡路,她終於不行了!
類似言論被複制貼上到各個平臺,歲絲們看到了,但真的不想搭理。
……話說,這種“不拿年冠就不行”的說法到底是誰想出來的?這到底是黑,還是另類凡爾賽啊?歲絲有時都搞不懂,黑粉怎麼比她們還敢吹!
歲絲不吭聲,倒是電影脛骨們受不了這個氣,挽起袖子下場對線。
《功夫大師》成本兩億,十五億票房在分賬後屬於大賺特賺,不然《功夫大師2》哪能現在定檔兩年後?
《功夫大師》在華國內地的票房總榜能排前三十,知不知道前三十是什麼概念,每年又有多少部電影上映?
至於在全球影史,那就更不得了了,也是前十五名的成績。
今年沒拿到全球年冠,不是李茉不能打,只是恰好趕上另一部知名ip出續作,人家有前作紅利,李茉要自己打江山,就這也沒拉出很大的票房差距,還不夠證明李茉厲害麼?
還有人說它保不住前三的,倒是等另外兩部上映後再看看呢。媒體預測的成績沒有用,這年頭最被看好卻翻車最狠的作品還少麼?有了真金白銀的票房再見分曉!
再說了,系列作品要比票房,都比第一部 才算公平。把全球範圍內的系列作第一部拉出來比較,不考慮通貨膨脹因素對票房的影響,能排在《功夫大師》前面的,只有《阿凡達》。
李茉就是這麼牛,不服憋著。
歲絲就是太老實了,不懂得把rb和美元的彙率轉換一下。都是錢,既然在國內吹,就換成國內的貨幣單位嘛!能全球發行也是迪蘭德自己的本事,別的電影不走海外,是因為不喜歡嗎?
十五億美金什麼概念?全體起立,恭迎百億票房大女主李茉!
事實證明,角色粉的戰鬥力一點也不比演員粉差。如果看各平臺的月度資料榜單,李茉的熱度甚至比淩穗歲還高,以歲絲的體量,這是真正的角色大出圈了。
時隔多年後,淩穗歲再次體驗到了出門在外先被叫角色名的感覺。雖然人家很快又補上了她的名字,但第一反應依然是“李茉”。
在ig等平臺上,海外粉絲對她的愛稱也變成了oy和iy,後者叫得更多一些。因為根據迪蘭德放出的花絮,艾米就是這麼叫的,這個暱稱既能對應角色,也能對應她本人。
淩穗歲對這種情況接受良好,反正她在法律上的正式名只有淩穗歲,不管叫indsay還是iy,都是一個代稱而已。
不過,在未來幾年,她大概要和李茉牢牢地繫結在一起了。
正因如此,淩穗歲才拒絕了同時以主演身份加入藤導的專案。
一方面是她沒檔期,一方面她自己也不願意,和迪蘭德簽訂的合同也會限制她出演同型別的角色。
淩穗歲不介意角色比演員紅,但她不能接受自己吃老本。系列作品是為了ip宇宙,主動留在舒適區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她和藤正德說,這種十八、九歲的角色,還是留給更年輕的演員吧,無論是內娛還是港娛,都要多給新生代機會,老讓前面的人霸著位置,遲早變成一潭死水。
藤正德還開玩笑問她,說這“前面的人”裡面,包括她自己嗎?
淩穗歲坦然回答,當然包括,還直視著藤導的眼睛。
藤正德:……
得了,意思是他也在其中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