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言蹊聽過這個故事,大約是從前有兩個饑餓的人,得到了一位長者的恩愛,於是給了他們一筐魚,和一個漁具。其中一個人選擇了一筐魚,高高興興的吃了幾天,後來魚吃光了那人餓死了,另外一個人呢選擇了漁具。聽到這一句的時候,程言蹊忍不住吐槽了一句:“他還有其他的選擇嗎?”)天天打魚,幾年後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故事講完,政治老師提了一個問題,到底是授人以魚還是授人以漁。
面對這個問題,班上的回答偏兩極化,一半說授人以魚好,一半說是授人以漁好,反正是吵的不可開交。
最後政治老師直接舉行了一場辯論會,將授人以漁定為正方,授人以魚定為反方。讓雙方各自出來人解釋原因。
“現在請正當敘述觀點,誰先來?”
政治老師的話音剛落,幾個人就紛紛舉起了手,隨便點了一位起來。
站起來的是個男生,在班上的成績還算不錯。扶了一下自己的眼睛說道:“我認為授人以漁比授人以魚好,你給別人漁具,別人可以釣更多的魚,還可以發家致富。而給人幾條魚,結果就想故事結局那樣,被餓死。”
聽著這個同學的觀點,政治老師點點頭,理由充分,思路清晰。
這個同學剛坐下去,政治老師還沒有宣佈反方敘述觀點,反方的一個同學就直接站了起來。
用犀利的語言說道:“你給了他漁具,他一輩子就只釣魚?釣一輩子魚有什麼出息,給他一筐魚,可以讓他吃飽了有力氣幹其他活。難倒你要釣一輩子魚?”
說話的這位反方同學,最後一句話是詢問的語氣,並且把目標對上了剛剛那位敘述正方觀點的那位同學。
“哼。”
正方的那位同學冷哼了一聲,不過他找不出話語來反駁。
看著他語塞的模樣,反方那邊一片歡呼。看那個敘述觀點的同學就像是在看一個英雄。
聽了反方的觀點,政治老師也點了點頭,說的也不錯。
正在正當無話可說之際,遊安慶自告奮勇的站了出來。清了一下嗓子不緊不慢的說道:“魚是目的,釣魚是手段,一條魚能解一時之饑,卻不能解長久之饑,如果想永遠有魚吃,那就要學會釣魚的方法。”
簡單,幹練,直接戳中要點,不脫離帶水的,一語中的,讓反正頓時愣住了,臉上的笑容全部僵硬了。
“嗯。不錯。”政治老師也忍不住誇贊道,這個學生說話簡練,明瞭直接抓中要點,是個可造之材。
這下歡呼聲變成了正方這邊,一個個炫耀的看著反方的人,氣的他們一個個的喘著大氣。
幾十雙眼睛互相對峙,教室裡彌漫著一股火藥味,甚至都彌漫到窗外,傳到其他的班級裡面了。
看了反方這邊再無一人出來反駁,程言蹊嘆了口氣,看來還是要我親自出馬啊!
“授人以漁不如授人以魚。”
這話一出,正方那邊迅速的尋找著說這話的人,都要敗了居然還有人出來說這句話。這不是不服氣嗎?
眾人像是瞭望塔一樣,到處掃描著。
“不要找了,這裡呢!”
程言蹊站了起來。
ps:喜歡這本小說的同志們點下收藏,方便以後觀看,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