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穆衛軍出了屋子,蕭清韞在床上躺了會兒,覺得沒意思。想到外間堆放著的箱子和生活用品,那些都是她的東西,從知青點搬過來後還沒整理。感覺體力也恢複的差不多了,就穿好衣服,準備把那些東西歸置好,總不能就這樣堆著。
穆家新建的房子有八間青磚大瓦房,三間泥瓦房。三間泥瓦屋,分別是灶屋、柴屋和豬圈,茅廁也在豬圈屋裡。八間磚瓦屋,穆家兩老口兩間,穆家三兄弟一人兩間,三兄弟的屋子相互間隔了大概一米的距離,這樣一來,三兄弟其實已經相當於分家了的,只是還吃住一起,沒有明說而已。
每間磚瓦房面積都很大,大概有四五十平米,所以,都在中間用磚牆隔成了兩部分,只留了一道小門,不過,沒有門板。
蕭清韞和穆衛軍睡覺的這間屋子,裡間靠近小門的位置,豎著放了一張木頭做的靠背長椅。北面靠牆角的位置,放著一架大木床。木床對面,有一個四開門的立櫃,其中一扇門上還安裝了一張半人高的鏡子。外間還有一張大書桌,一個兩開門一米高的小矮櫃,一個小方桌,四個方凳,一把靠椅。
這些就是家裡的所有傢俱了,而且都是新的,原木色,還散發著淡淡木香。以蕭清韞現眼光,這些“傢俱”算是很簡陋。不過,她知道,在現在的農村甚至城裡,這些“傢俱”已經是齊全的令人羨慕嫉妒恨了。絕大多數人家的臥室裡,只有一架睡覺的木床,一口裝衣服和被子的大木箱子。所以,她現在也是很滿足了,至少有立櫃可以分開裝棉被和衣服。
蕭清韞出了裡間,看著那一堆東西,有些頭疼。還真是多,光箱子就有三個,還有被子、床單、水壺、盆子和鍋碗瓢盆什麼的。
沒辦法,總不能就這樣堆著,開工吧。先把鍋碗瓢盆這些單獨放在一邊,一會兒拿到灶屋去讓家裡用,反正以後也用不上了。在家裡的時候大家一起吃飯,以後隨軍、上大學也不可能帶走,畢業後也不會回農村常住。
水壺、盆子可以放在另一間屋子的外間。蕭清韞他們現在還沒有孩子,只住一間屋子就夠了。另一間屋子的裡間只有一架床,一個兩開門的小立櫃。外間則只放了一個水壺,一個洗臉架和放在架子上的兩個印著大紅喜字的搪瓷盆。
蕭清韞習慣用熱水洗臉、刷牙、洗腳,所以一個水壺的熱水,對蕭清韞來說,完全不夠用,幸好之前還有一個,不然她就準備再買一個了。
洗臉洗腳的搪瓷盆和洗澡的大木盆也放在另一間屋子外間,她不習慣全家人共用一個,恩,穆衛軍勉強可以和她一起用。
棉被有六床,兩床很舊了,是來鋪床的,不過裡面的棉花還沒完全壞死,還能用。剩下的四床,兩床厚的,兩床薄的。兩床薄的是幹淨的,可以直接放在立櫃裡,兩床厚的卻是蓋過的,要拆線洗過才能放在櫃子裡。
蕭清韞先到裡間開啟立櫃,整個立櫃上下三層,中間被一道木板隔斷,也就是整個立櫃共有六個空格。上下兩層相對小一些,中間一層最大,中間兩邊分別有兩個抽屜,一個帶著鎖,鑰匙就掛在鎖上面,一個沒有鎖。
下層的空間已經被四鋪四蓋裝滿了,顏色樣式都是一樣的大紅花,和床上的一樣,一看就知道是結婚辦的。上層空著,中層一個格子裡,只孤零零的放著穆衛軍兩套換洗的軍服,還真是少的可憐。
蕭清韞將兩床薄被放在上層的一個格子裡,看著兩床舊的鋪墊,不想放在櫃子裡,想了想就決定一會兒把它們鋪到隔壁屋子的床上去。
蕭清韞把課本、本子、筆、墨水等學習用品一一放在書桌上,又把友誼雪花膏、玉蘭護膚膏等護膚品放在書桌一邊的抽屜裡。香皂、肥皂等洗護用品一會兒放到洗臉架上,麥乳精,紅糖,水果糖這些吃的就放在矮櫃裡,哦哦,還有兩袋子糧食,一會兒也讓穆衛軍給婆婆提過去。
一番收拾,只剩下三個箱子了。一個皮箱子,一個裝行李的木箱,一個在這年代家庭通用的裝衣服被子的半方大的木箱。
大木箱是下鄉後買的,裝的全是蕭清韞的衣服,蕭清韞很快把衣服轉移到立櫃的中層,額,都基本將一格裝滿了,和只裝了兩套衣服的另一格,對比簡直不要太明顯。
另一個是方便攜帶的木箱,這是從蕭家帶來的。之前是裝衣服的,現在裡面只裝著貴重物品。開啟,最醒目的是幾個相框。有外公、外婆的,有爺爺的,有媽媽的,也有“蕭清韞”自己的,還有他們的合照,以及一張兩家人一起的大合照。相片裡的人滿臉笑容,現在卻是物是人非。
蕭清韞拿出一張與外公、外婆、媽媽的四人合照,一張和爺爺的兩人合照放到書桌上。在這個媒體不發達的年代,也不擔心被人認出來。而且,能進這間屋子的都是關系親近的,一般來了人都是在堂屋。
蕭清韞繼續整理裡面的東西,一個布袋子,裡面裝著27枚銀元,各種頭像的都有,這是蕭爺爺從“蕭清韞”三歲起,每年過年發三枚作壓歲錢的。裡面還有27枚銅錢,兩枚宋代的,5枚明朝的,剩下的都是清朝的。這些都是蘇家外公知道簫爺爺的做法後,不甘落後專門找來給“她”發的壓歲錢。想著兩位老人的做法,蕭清韞不禁莞爾。
一個大些的酸枝木盒子,裡面裝著一套上好的筆墨紙硯和一些顏料,這是開始學書畫時外公送的。一個巴掌大的小葉紫檀首飾盒,開啟,裡面裝著一塊羊脂小玉佛和一個羊脂玉平安扣,玉佛吊墜是小時候有一年過生日外婆送的,平安扣是很小的時候媽媽給戴上保平安的。自從大運動開始,家裡人就讓收起來,沒再戴過。
一個手帕,裡麵包著錢。當初下鄉時,“蕭清韞”把從小到大存的錢和媽媽留下的400多塊現金、票全帶上了,一共900元左右。數一數,還有669塊6毛7分錢。
木箱子的角落裡,整齊的放著十幾封信,大多數信封裡都是50元,有兩封裡是60塊,有一封裝著350塊。這些都是那位父親寄來的,每三個月一封信,50塊錢和一些票,過春節的那一月會多10塊,票也會多一些;每半年寄一些衣服或是布料,一些吃食。“蕭清韞”之前只用了票,錢還在信封裡,衣服、布料直接被壓在大木箱最底層,吃食分給了知青點的知青們。
對於“她”以前的做法,蕭清韞不做評價,不過,現在的她才不會客氣呢,不要白不要,而且,這也是他作為父親應該的。額,18歲好像成年了,恩,她還結婚了。不管了,他要給,她就敢收。
蕭清韞把信封裡的錢全部拿出來,數一數,770塊,今天12月26號了,估計過不了兩天還會收到60塊,不錯不錯,夠給穆衛軍買勞力士的錢了。
蕭清韞把木箱裡的錢都拿出來,走到裡間。數出500塊,和之前的2500塊放到一起,找了塊布包著,放到立櫃裡的帶鎖抽屜裡。她不打算存起來,存銀行還不如用這些錢去尋寶,或者等大運動結束了,到蓉市買房。
剩下的939塊6毛7分錢,也放到帶鎖的抽屜裡,等下次去縣城的時候給穆衛軍買下那隻勞力士,餘下的300元左右加上渣爹寄來的錢和以後穆衛軍寄回來的工資,完全夠零花和去廢品站淘寶。
回到外間,從木箱底部夾層裡,摸出一把扁平的精美銅制鑰匙。這鑰匙是開皮箱上那把銅鎖的。
皮箱是母親臨終前囑咐“她”好好保管的,裡面裝了外公、外婆和她自己留給“蕭清韞”的重要東西,讓“蕭清韞”18歲成年了再找個沒人的時候開啟看。“蕭清韞”剛滿18歲三個月,之前在知青點一直沒找到機會開啟箱子,蕭清韞決定現在就開啟,她也好奇裡面裝了些什麼。
蕭清韞把銅鎖取下,輕輕地放在一邊,這東西估以後也是古董,恩,可不能損壞了。開啟箱子,裡面裝著幾個大小形狀各異的木盒,每個盒子上都有一把小銅鎖。蕭清韞眨眨眼,沒看錯的話,這些木盒都是名貴的小葉紫檀或南海黃梨花打造的。
蕭清韞正準備找出鑰匙,卻在兩個木盒的夾縫裡看到了信封。取出來一看,是兩個信封,都沒有拆開過,一封寫著“孫女蕭清韞親啟”,一封寫著“女兒蕭清韞親啟”。很明顯,這是外公和母親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