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出與歸還,從來都不是一個相對的詞,我是如此定義的。”--蘇瑾瑜《晚聊》
蘇瑾瑜自己拍個人戲份時,溫儁覺得還過得去。但當他拼上夏涵和葉懷時,那種違和感就出來了。
甚至有一刻,他都在想找來蘇瑾瑜和葉懷合作,是不是一個錯誤的決定。
貴為雙料演帝,相信沒多少人敢質疑蘇瑾瑜的演技。可是從現場來看,蘇瑾瑜確實是……被夏涵壓下去了。
不是說夏涵有意壓戲,而是當夏涵越演越勇時,蘇瑾瑜的氣場竟是有點退卻了。
他最終還是選擇了那個最安全的演法,也就是他向來被影評人所詬病的,極具匠氣的蘇瑾瑜的演法。
即使是一個無足輕重的場務也不得不承認,從監器屏上來看,堂堂影帝蘇瑾瑜的光彩竟是不如一個電影新人了。即使這是金鷹獎的最具人氣女演員,即使這是在八歲時就奪得金鷹觀眾喜愛的女配角獎的天才童星,他們也不曾想像過,她竟會把蘇影帝蘇瑾瑜壓制得這麼徹底。
當夏涵演技連連爆發時,溫儁卻是看不下去了,沒勁兒地喊了聲“ng”。
儘管這聲“ng”是在夏涵說臺詞時喊出的,但在場的誰不知道ng的原因卻是因為蘇瑾瑜呢。夏涵的表現越好,就越是襯出蘇瑾瑜的糟糕。如此失衡的鏡頭,溫儁是不會採用的。也因此,夏涵出色的表現,也只會化為溫儁心中的可惜,然後隨著拍出來的鏡頭一起被丟到垃圾桶。
“瑾瑜休息一下吧。”
今天的蘇瑾瑜實在是很不在狀態。夏涵本以為激將法會起到作用,卻不想那彷佛是成了對他的致命一擊般,直接把他打得倒地不起。
“對不起。”蘇瑾瑜向劇組的大家鞠了一躬,便回到旁邊坐起來休息。
不論如何,他自身的問題害劇組人員一次次的勞碌,也拖慢了劇組的進度了。他在這方面上還是很有禮數的。
他沒有利用這些空暇時間看劇本琢磨什麼。該琢的該雕的他事前都做好了,現在的只是心態和狀態的問題。
狀態,儘管從外界看來他好像對那些批評他的影評人不予置評的模樣,但其實他一直都知道那些影評人說得是對的。
從他開始走紅後,他自己便發現了他的演技好像慢慢進入了一個瓶頸的階段。在某些部份上,他的演技好像已經登峰造極了,但某些部分,他卻連最基本的情感都表現不出來,一直不能突破自己。
在那個時候,他發現了兩個劇本。一個是《三里春光》,由徐良執導,劇情幾乎可以說是避開了他的弱點,彷佛就是為他量身定製一樣;一個是《危情》,由溫儁的師傅範德成執導,而劇情……卻是他最不擅長的型別。
範德成在早年也是曾經一舉橫掃金雞金馬金像三大電影頒獎禮的殿堂級導演,他知道若他接演了《危情》,他或許能夠在演技上尋求到突破。
《危情》向他發出了邀請,而《三里春光》卻是敲定了葉懷。
可是現在的大家都知道,最後他以某些不為人知的手段接下了《三里春光》,而推掉了《危情》。
最終範德成花了兩年拍出了一部《危情》,當時蘇瑾瑜已經憑著《三里春光》勇奪金雞金馬影帝。正當他以為自己做的決定是正確無比時,《危情》卻以無人能敵之姿,橫掃了各大影展,甚至進軍了戛納。
最讓蘇瑾瑜懊悔的,是在範德成成為戛納新出爐的最佳導演不久,他便離世了。
自《三里春光》後,蘇瑾瑜的風光,彷佛好像真的只有三里的春光一樣,就停在那兒了。
他的演技,再無寸進。
幸運的是,在他江朗才盡前,他有幸遇上了《三里春光》,憑藉此戲獲得大眾和業界的認同,拿到了一個免死金牌。儘管這些年來影評界一直對他的演技有所爭議,但靠著他的底子還是撐過來了。雖然未能再創高峰,但還是能強撐著保持他自身的逼格。
直至到現在,或許是對當年的事耿耿於懷,葉懷還沒介意上,他自己就先失常了。別說突破瓶頸,連他平時本來的功力都發揮不上來,站在鏡頭的中央,他感覺自己就在被對面的夏涵不屑丶被劇組人員恥笑。
他揉了揉自己的眉心,疲憊地嘆了口氣。
在他回想自己往事的同時,溫儁為了追趕因蘇瑾瑜而稍微落後的進度,叫上了葉懷與夏涵先拍下一組鏡頭。
自從第一天開鏡,蘇瑾瑜就很少看過他們在片場的表現。此時站在一旁看他們的交流,他終於有點明白為什麼自己的表現在溫儁眼中會過不了關了。
葉懷與夏涵的搭配,那叫一個默契,那叫一個契合。每一個眼神,每一個動作,都像留有餘韻般叫人回味無窮。
不用費心去表現感情,感情自然而然就流露了出來。
蘇瑾瑜不用看成片,只從現在的現場上來看,就能預想到觀眾會被這對情侶所觸動,投入到他們的電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