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趟上鎮,知青們花了不少錢也都買了不少東西。
他們或提或拎著編織籃,也有人不知買了什麼,揹著一個誇張的竹簍,於是拎著一小籃子的傅雲茵就不是那般打眼。
當然,這只是暫時。
等眾人一上車,傅雲茵相信回去的路上定有人好奇各自買了什麼,然後開了那話匣子。
卓四哥依舊準時到點。
傅雲茵收回望向學校大鐘的視線,懷疑起這人是不是身上安了只表,否則怎麼這麼準時?
眾人也不磨嘰,趕緊上了拖拉機回家。
車子行駛沒多久,知青們便聊開。
內容果然如傅雲茵所想,談的盡是‘你買什麼’、‘我花了多少錢’雲雲。
很快的,蘇青便被問上了。
蘇青去時什麼也沒帶,兩手空空的和幾名知青去下館子,此時腳旁卻是擱了只不知裝了什麼而鼓鼓的編織袋,讓人好奇買了什麼。
登時就有人問他:“蘇知青,你這一袋看著還真滿,都買了什麼?”
“也沒買什麼,就一些吃食跟日常用品。”蘇青這話回的重點一句也無。
對於他這避重就輕的話,卻有人依舊窮追不捨。
“鎮上賣的東西比村內供銷社多,不知道蘇知青買了些什麼吃食,透露一下,好滿足我們的好奇心呀!”
這人的臉皮厚度堪比水泥牆,不過蘇青彷佛不在意般,“也沒什麼,就買了幾個紅棗糕,味道也不知和京市賣的一不一樣……”
“我本生也沒什麼愛好,就好這口甜食,說出來還怕你們笑呢。”他說著,舒朗的笑中還帶了抹不好意思。
這年代這麼苦,誰不愛那一口甜?
可就這麼大剌剌的說出來,還是個貌不俗又生得高大俊朗的男人,這抹反差,一時令瞧著的知青們心裡都生了不一樣的想法。
有的人覺得蘇青這般坦承,著實可愛。
也有的人覺得,喜歡就喜歡,幹麻說出來丟男人的臉。
當然,也有人從這話裡辨別出,蘇青家境好,不然哪買得起這要糕點票的點心呢?
下放的青年說好聽點叫知識青年,可大多是在城市內找不到一份工,養不活自己,最後不得不下鄉掙口飯吃。
這類人心思難免活絡,不動聲色的和蘇青繼續攀談。
不過也不是大部份人都是這種心態,在聽了蘇青的話見他們聊了起來,就沒加入那近似拍馬屁的行列,而繼續問著其知青。
一會忽地有人問了楚千婷。
“楚知青買了什麼呢?”
楚千婷家裡兄弟姐妹多,即便下鄉那時爹媽給她塞了些錢與票,可那些也只夠她勉強吃到年底,然後等年末分工分所掙的糧與錢。
可現在這錢因玉米筍事件扣一半,剩下一半還得跟其他知青一起付擔食堂損壞費用,如此下來還剩下什麼?
她根本就不敢亂花錢,所以擱在腿旁的編織袋,裡頭只有必要性的生活用品與之後去郵局領的家信罷了。
便只道著:“沒買什麼,就日常用品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