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者若是想要敘舊大可同你們家殿下下去好生道,如今你東越國口口聲聲道要將人接回去,不知究竟要拿著何物來做交換,我想你們家的殿下總不至於只是一個空有其名的人吧。”
使者氣急道:“你……這般傳出去北狄王,難道就不怕壞了你的名聲嗎?”
“名聲?”北狄王把玩著一個小件的玉料難以自禁的笑了,“我何曾來的聲譽一說,這中州四國哪個不知我北狄王從未有任何的聲譽名望可言,那些不過都是你們這些道貌岸然的偽君子才會孜孜不倦的追求的東西罷了。”
使者的臉色青了白,白了又青卻被他堵的啞口無言。
半晌才終於又開口:“那北狄王到底想要什麼?”
北狄王:“我,只想要你東越國一紙賜婚詔書,將我北狄王室的掌上明珠嫁與你們殿下,這麼想來還是你們東越國佔了莫大的便宜了。”
使者心道:說的倒是好聽,這算盤打的可真好竟然打到了二殿下的身上,虧得二殿下心有所屬如若真的娶了這北狄國的公主可怎麼是好?相當於在東越國王室中安插了一個別國的眼線。
使者:“不可,北狄王的這個要求我東越國恐無人能夠同意。不過北狄王倒是可以換一個提。”
北狄王果然絲毫也不客氣:“哦?那我便要你東越國一座城池。”
使者大驚失色:“什麼?一座城池?北狄王未免也太過獅子大開口了吧。”
“使者大人過譽了,不過,這一座城池還只能交換一個人,若是想要將兩個人一同帶回東越國去,至少需得兩座城池來做交換方可。”
“無恥之徒!”使者終於忍耐不住咒罵了一聲,虧得有理智的煜月在一旁攔著他。
然而北狄王卻分毫不曾在意連爭辯都懶得多說一句,自顧自施施然離開了。
古代知識小課堂:城池,又稱為城郭,詞中的“城”指城牆,是中國、韓國等東亞國家古代的軍事防禦建築。為保護百姓生命財産安全,築城是東亞國家的傳統;與歐洲國家比較起來,東亞的城郭規模一般較大。
城池依等級的不同,可分為府級、縣級、廳級、堡級等;一般來說,層級越高,規模也越大,配置的官方建築也不同。
中國早期的城池,絕大多數是土築,到了明代以後,各地的城牆才開始大規模包磚。因此在中國古代歷史的絕大多數時間裡,城池都是一副黃禿禿的模樣。早在三千年前的殷商時代,中國的先民已經掌握了版築的技術。所謂版築,就是築牆時用兩塊木板版)相夾,兩板之間的寬度等於牆的厚度,板外用木柱支撐住,然後在兩板之間填滿泥土,用杵築搗)緊,築畢拆去木板木柱,即成一堵牆。
到了春秋戰國時代,版築的技術更是大大提高,普遍採用懸版夯築法,即用木棍穿過兩側夾板,以繩索固定取直,中間填土夯實,《詩經》中的“其繩則直,縮版以載”,說的便是這種方法。用這種版築技術築成的城牆,比以往更結實,因此可以取消舊法中兩側的護城坡,從而增加城牆的攀爬難度。當時有的城牆還採用土坯單塊土坯尺寸約為1米04米02米)壘砌,上下交錯疊壓,以此提高牆體的密度和強度。)
這一章節有提到城池,傾酒也不是很懂就找了一些可以方便小闊愛們理解的文獻來給大家以供參考。
這麼一看,北狄王可真的是獅子大開口呢。要人家一座城池相當於今天的一個省會城市那麼大,換了誰會輕易願意說給就給啊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