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塵世中沉沉浮浮,於人海中獨自遷徙,於日夜中來回往返,於城邦中驀然駐足,於熱鬧喧譁中加緊腳步,於冷清蕭瑟中畏葸不前,於風光季節中頹然變換,於星月皎潔中蹀躞漫遊,唯一陪伴我共進退的,除了爸媽外,還有我腳底下那一雙雙與時光為伴,和苦難為侶的“鞋子”吧。
而在這材質參差、式樣迥異,顏色不同的各類鞋子當中,最使我念念不忘以及無比回味的,卻還是十來年前,在我童年、少年時期,老媽親手為我敹iao,方言詞,釋義“縫補”)制的一雙雙傳統壓花泡沫鞋底布鞋。
現在回想起從前來,雖然當初的條件並不好,並不像如今這樣有諸多花花綠綠的衣裳可穿,也不像現在有著各種板式新奇結實耐穿的鞋子,但勝在分外溫情,尤其是那時,每當我的布鞋穿久了,漚爛了,磨損了,鞋幫“翹嘴”指鞋面炸線或開爛)了,抑或是我的衣裳被樹枝一類尖物挑破了刮衩了,老媽看到後,便會急忙喚我,讓我暫時脫下,交付給她,然後她急急忙忙開工,在縫紉機上馳騁,或在針線笸籮前“張牙舞爪”,似是想在頃刻之間為我縫縫補補好。為的,只是能讓我更加無虞的奔跑玩耍,快樂開心的茁壯成長。
而當時,在老媽那一針一線一挑鉤一頂針裡,飽含著她對我的無限疼愛與希冀。可那時的我並不懂這些,只知道當時最令我歡欣雀躍的是,我的衣服鞋子又可以繼續穿了,我又能繼續跟隨著夥伴,一起踏上冒險瘋玩的旅途,當時的確很快樂。可現在仔細想想,其實多年來,母親的愛,一直都在細節瑣碎事中醞釀著,勃發著,沉澱著,透露著生命的宏光。
尤其記得那時,每當我長高了,布鞋變窄了,衣服小碼了,為了能讓此時的我穿上適腳的布鞋、合身的衣物,我媽開始抓緊進行工程浩大的針線活專案。當時,對於我的衣物問題,老媽的解決辦法很簡單,就是讓我暫時先穿我姐不合身的或不怎麼想要的舊衣舊褲,因為她大我四五歲,所以在我姐的衣櫃中,包攬著適合我身量尺碼的所需型號衣物。
而當時,一個90後的男孩還是可以穿帶有女性風格氣息的衣物的,只要不是裙子一類,並不會受到大人們的取笑,反而學堂老師也會讚賞孩子懂事,因為他們都懂為什麼,畢竟那時家家戶戶都沒什麼富餘的錢,一條褲子幾個孩子輪流穿,都不是很稀罕的事情。但對於那些不諳世事的同齡孩子來說,又多了一項能挖苦譏諷我的把柄了,所以那時,我沒少被同輩們揶揄攻訐。但因為我不懂其中的門道,所以我不僅不煩惱,反而還為我這身“女裝”打扮而有點沾沾自喜,現在想想,那時真是個不折不扣的莽子了。
而對於我的鞋子問題,並不能簡單的從我姐那裡索取了,雖然那時,我姐也穿布鞋,但是帶“襻子pan,此處指女式布鞋上,可自由調節鬆緊舒適度的鞋幫連線物件,常為鋁製)”的花紅色,不適合莽撞有勁、喜愛跑來跑去的男生,因為很容易弄壞,所以這種款式的布鞋只適合溫柔嬌弱性格安靜的女孩子試穿。同時,也因為我倆的鞋碼差得太大,所以最終,老媽決定親自敹制一兩三雙,適合男孩子穿的新布鞋,而這也是她所進行的浩大針線活工程中的實際內容了。但事實上,我媽製作的布鞋,只是傳統壓花泡沫鞋底,並不像老一輩人制作的“千層底”布鞋那般步驟繁瑣,無須“打袼褙、切底、包邊、粘合”,只需要“按圖索驥”般的縫縫補補就行。
現在我恍惚還記得,記得那時老媽從家中縫紉機旁的雜物櫃裡,掏出一堆用化肥內膜袋收拾起來的布條布塊,顏色有紅有白有灰有花紋有格子,厚薄不一,形狀大小不一,基本全是棉布。此時,若認真瞵一眼的話,會發現在這些零散佈料當中,有一些還殘留著按照某種尺寸規格鉸過的痕跡,當然,也有一些儲存的十分完好,並沒被修剪,而這就是她為我敹制的布鞋的鞋幫面料來源,也是布鞋的鞋墊面料來源,還是那些年她與我和姐姐愛的見證之一。
當然了,雖說這是“鞋面”的來源,但實際上準確來說,只是“鞋面”的素胚,因為我媽還需要用縫紉機反覆把它們砸起來,用以形成較厚較硬的片狀模樣,方便裁剪與縫敹。對於用純白色棉布的砸合體,則作為鞋墊面料使用,而灰褐色男士鞋)或帶紅花樣女士鞋)的,則當成鞋幫的來源,如此,才組成了名副其實的布鞋鞋面。
而製作布鞋所需的鞋底,大多都是老媽從鎮上集會批發而來,大小碼各有,硬邦邦的,乳白色,散發著一股子泡沫氣溫的嶄新發亮的壓花泡沫鞋底。這種鞋底的好處就是方便人穿針引線,也防磨耐穿,較不容易損壞,而最大的缺點嘛,就是不防滑,只要一到冬天,地面上結了冰,人就很容易撂倒了。
所以當老媽從這些鞋底裡,找到符合我腳大小,或讓我親自用腳比對,找個適當大一碼的,就會用先前砸好的面料,來為我裁剪合腳的布鞋鞋墊或鞋幫。而鞋墊的裁剪,步驟則比較簡單,只需要把之前挑選的鞋底依次按壓著,照著左右腳的形狀裁剪即行。而鞋幫的裁剪,因為需要製成較為時髦的式樣,所以並不能像裁剪鞋墊一樣“照葫蘆畫瓢”,相對繁瑣一些,需要先根據左右腳的形狀大小,依次畫好某種特定風格的式樣圖,然後再把這些樣式圖放置在砸好的鞋幫布上,仔細沿著式樣圖的圖案分別裁剪,如此才算完成。而女士布鞋,因為帶有一個襻子,所以稍微要比男士布鞋麻煩一點。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而當鞋幫、鞋墊,全都被老媽裁剪完畢後,老媽進行了最後的一個步驟“縫合”。而在“縫合”之前,老媽則需要將針線笸籮裡的紡線,捻成一段韌性較大且不容易開裂或拉斷的粗線,然後再戴個像戒指一般的鏽鐵樣頂針,以及找個一端捆紮好,兩杆體略微扁窄外斜,略成“v”字形狀,估摸著只有六七厘米長度的木條“引針”,用以拶拔尖銳的針線。如此,才算是完完全全的準備好了。
可縱然一切具備,有頂針的防護,也有引針的方便,但並不怎麼擅長女紅的老媽,在縫製布鞋的期間,還是多次刺傷了自己的手指,也勒紫了自己的手指,更磨破了自己的手指。雖然在那些舊時光中,老媽恍若單調重複的進行布鞋的縫敹,但其間的溺愛,用心,仔細,在如今的我看來,卻絕沒有重複,也不會完結,它一直都在陪伴著我成長。我想,哪怕終有一天,老媽容顏衰老,鬢角華髮,顏面上堆滿了曬斑,也會無償的疼愛我呵護我。而原因嘛,只因在這一世,我是她的孩子罷了...
時光荏苒消逝,轉瞬之間,科技也日新月異,而當初的老式布鞋,也早已被更為便利的各類“工廠鞋”所取替,所以人們不用再費心手工製作鞋履,只需要動動手,淘寶瀏覽,線上付款,等候個兩三天時間,就能收穫價廉物美的自身心儀的鞋履。當然了,如果著急換鞋,也可以走走路,前去周邊的實體鞋店,只稍微?幾下,就能尋覓到“一見鍾情”的那款鞋子,所以老布鞋,終究成為了90後生命裡最美好的一件物品。
雖然有時會分外想起它,想起那段無憂無慮的歲月,但想到老媽不用再為我操勞,也不用繼續忍受穿針引線的苦痛,也就釋然了,畢竟沒什麼,能比得上家人。但縱然如此,在我記憶深處,老媽敹的一雙雙布鞋,卻依然嶄亮如新,就如同拂曉前的啟明星,我想,這就是來自流年歲月的情懷力量吧。
<!17k>
喜歡回憶頻頻擾請大家收藏:()回憶頻頻擾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