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章輔國公的心思
他呈上去那本醫書的時候有多興奮,現在就有多鬱悶。
那時候,他一方面是因為新的發現而興奮,再就是希望能借著呈上醫書這件事給院判一個好印象,以後可以被指派一些好的差事。
比如,那些個給宗親和重臣們看診的差事,一般都會得到很豐厚的賞銀。
但是,他沒想到院判對他的印象是好了,不過因為印象太好,在新帝安排之前曾在饒州治療過天花的太醫們前往松州的時候,院判作主把他也給稍帶了過來。
放著剛買的宅子,剛成親沒多久的嬌妻在京都,自己可憐兮兮的來松州過苦日子,他簡直恨不得打死那天晚上興致勃勃地抄錄醫書的自己,但是又不得不認命。
兩個餅子很快被啃完,他掏出自家小妻子特地給他做的開胃山楂,一顆顆圓潤飽滿的山楂上還帶著白色的霜點,裡面的核已經被去掉,一口咬下去酸甜可口讓人很是開胃。
他很珍惜的一口一口慢慢的吃掉三顆,然後抗住其他大人尤其是院判的熱切視線,將剩下的收好。好在如今天還不熱,開胃山楂可以儲存一段時間,不然他心裡只會更苦悶。
等太醫們日夜兼程的趕到松州城的時候,今年的春闈都即將開始了。
張文生早早的就跟約定好一起前往京都趕考的舉人們一起出發了,這會已經在京都的一家客棧落腳,只等待開考。
出發前,他曾到府衙拜訪過。
那會,封寒笙難得的稍微清閒一點,在府衙看卷宗。舉人前來拜訪,他便見了一面。
雖然,到了松州城之後,將幕僚先生們安排到州學後封寒笙就沒太管州學的事情,但是對於一些上進且有天賦的學子,他還是有些印象的,而張文生便是其中之一。
張文生客客氣氣的帶著自己寫的文章拜訪,封寒笙便抽空看了一遍。到底是曾經參加過科舉考試的人,在京都的時候與高大人也曾打過交道,對於高大人喜歡什麼樣的文章心裡還是知道一些的。
張文生的文章做的很樸實,這一點很符合高大人的喜好。封寒笙又稍微指點了一二,讓張文生的文章看起來更為精煉一些,用詞更老辣一些,也更能戳到高大人的癢處。
之後,那篇被改過的文章被張文生好好的儲存著,一直帶到了京都,在春闈考試前夕,他幾乎每天都要翻出來看一遍,細細的琢磨一遍。
這家客棧因為離考場不遠,且客棧的掌櫃的很有經營頭腦的緣故,臨近考試的日子,住進來的幾乎都是遠赴京都趕考的學子。
與張文生同行而來的那位松州城舉人,因為家中有堂叔在京都做官,剛到京都便被接去了,因此張文生剛住進客棧的時候,曾參加過客棧裡的文會,意在與天南海北的學子們彼此交流一下學問。
不過,在他參加了兩次,發現前來參加文會的學子們,都有些浮躁之後,便不再出門,只閉關潛心做文章。
這會,張文生按照每日的習慣,剛把之前被節度使大人指點過的文章過了一遍,然後翻出了高價買來的高大人的文章錦集,正要翻開研究呢,大門被敲響了。
他不解的前去開門,就見一穿著書生衣袍,與他年歲相仿的舉人站在門外衝他禮貌的笑了下。
“崔兄,可是有什麼事?”張文生拱手問道。
崔勝連忙回了一禮,“張兄,我等今日收到了輔國公大人的帖子,邀請我等明日前往輔國公府上參加詩會。在下問過店小二,得知張兄今日未曾出門,擔心你不知道此事,特來告知。”
學子們苦讀數十年,一朝中舉,再千里迢迢的趕到京都參加春闈,為的便是能被看重,入朝為官。
每屆春闈開始之前,都會有朝中大臣在府上設宴,邀請一些才名遠播的地方學子。
不過,就與皇家也只會在殿試之後設宴一樣,那些重臣們大多矜持,不會輕易邀請學子們上門,只有那些先生或者親人與重臣們有些關係的學子,會被長輩們領著登門拜訪。
輔國公怎麼說也是為國公,往屆都不會設宴,乍然聽聞此事,張文生有點懷疑這位崔兄是否說錯了人。
但轉念一想,寒窗苦讀數十年,只為貨與帝王家。當今新帝剛剛繼位不說年紀還尚小,朝中當由重臣們把持,若是新帝想要培養自己的勢力,少不得先借用舅家的名義。
想明白這些,張文生毫不猶豫地拒絕道:“多謝崔兄前來提醒,不過在下還有篇文章沒有研究透徹,這兩日準備閉關潛心研究。”
崔勝聽了有點惋惜的說:“什麼文章這般要緊,這可是輔國公的詩會。”
張文生笑著與他敷衍了幾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