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利完成了體育中考,終於沒有了每天上跑到的固定1000米專案,身邊的同學們似乎都同時進入了心無旁騖的備考狀態。
束龍卻根本沒有停下來喘口氣的空檔。
4月19日在義大利薩爾諾的KZ組開幕戰,也就是三年前第一次遇到Max的那個賽道。
這一次沒有像維斯塔潘那樣發生加油站慘劇,束龍從排位賽階段到決賽結束都一直牢牢佔據著第一的位置。
因為加入了檔位的設定,車手對於發動機的轉速以及對輪胎摩擦的感受需要更為細緻,這反而放大了束龍自身條件的優勢,與第二名之間的差距甚至比在Rotax Max系列賽的時候還大。
與其他類別的卡丁車不同的是,KZ的發車採用的是靜態發車,這就意味著只要束龍發車的順位在前排,那麼這一場裡“攻防”這個詞就幾乎不會出現在他的字典上。
精確的檔位把控,細膩到極致的油門操作,還有子彈出膛一般的爆炸性起步反應。
對於一個起步就拉開了第二名三個車身的身位這種匪夷所思的場景,解說們一開始還是敲桌子打板凳式的驚歎,到後面逐漸麻木到變成一句“哦,那我們來關注一下後排的位置爭奪。”
5月24日的西班牙蘇埃拉賽道,幾乎是一模一樣的劇情,解說們幾乎已經對誰是冠軍這件事失去了猜測的激情。
當某一個結果在開始前便徹底失去了懸念,想來不會有人覺得這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前面幾年的比賽,幾乎每一年在最後收官戰的比賽結果出來之前似乎一切都還有變數。
奧康、阿爾本、勒克萊爾、維斯塔潘還有周冠宇和諾里斯。
幾乎每一屆或多或少都有那麼幾個冠軍的有力爭奪者,都說戰士的偉大是因為有著同樣偉大的對手承託,這句話放在賽車手身上也是一樣的。
但唯獨到了束龍這裡像是徹底斷代了一樣,這才第二站結束今年的年度冠軍就基本已經不會出現其他變數了,所以到底是某個人太強還是其他人太弱?
這個問題不僅僅存在於觀眾和解說之中,對於各支上級方程式車隊的領隊和青訓體系的話事人也同樣是如此。
這就導致了一個非常尷尬的情況,原本應該是受到各路體系瘋搶的超級新人,居然莫名陷入到了一種被冷落的狀態。
似乎所有人都在觀望,等待著那華麗的戰績之下可以偶然露出一隻虛浮的馬腳。
有人說,那些領隊都是傻的嗎?不會去看看圈速?
事實上圈速才是最具有迷惑性的地方,賽道的抓地力在一個維護週期內是一種先增後降的演化趨勢。
束龍的圈速比此前的每一屆的圈速都快,可能只能說明經過胎膠的不斷堆積,賽道現在的抓地上限更高。
至於為什麼束龍的對手們平均圈速都比前面那幾屆的慢呢?
大部分人只會覺得是因為他們菜,只會感嘆歐洲整體賽車水平的斷代和下滑,絲毫不會去考慮是不是因為賽道的老化導致了抓地力上限的減弱,因為那解釋不了為什麼有人就能跑出那個速度。
回到國內,一切照舊。
就連曾經的世界冠軍頭銜都無法在同學中掀起多少風浪,區區兩場的勝利自然也做不到。
反正大家叫束龍車神也都叫習慣了,預設他開車很牛逼不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嘛?
最多就是班主任給全班報喜的時候起了一陣子的哄,然後毫無成本地附上幾句牛逼。
沒辦法,這比賽在國外也只有部分資深賽車愛好者才會比較關注,國內就更沒人看了。
就像某一天你的朋友給你介紹某個人是什麼門球世界冠軍,乍一聽臥槽世界冠軍那不老牛逼了啊,然後所以嘞?
但凡是個什麼乒乓球的省冠軍可能都比較能引起大家的共鳴,賽車這種東西對於普通人來說還是太過遙遠,眼下襬明是中考更要命一些。
饒是束龍都在最後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報了幾個突擊的補習班,即便他事實上其實也不那麼需要,但這東西主要還是圖一個心安。
至少在考試前的這幾天,還是裝作好好努力了一把的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