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一些設定

奧毅:奧毅同奧義,原名周毅則是我一位玩靈獸的學弟的名字音譯。所以,卡組也就是靈獸啦。

獨孤:原案中和任飛為同一人。人物形象應該是較常見的身體粗壯的高中生吧。卡組設定為妖仙獸,大概是因為我覺得妖仙獸的基本戰術相對報社,比較適合反派。雖然後續在決鬥構成上沒少吃苦頭,究竟怎麼擺脫召召召打打打這樣嚴重缺乏觀賞性的決鬥構成呢?最後換卡組時原案是方界,作為劇場版boss的卡組,這副卡組的逼格是有的。但是研究後發現,實力是沒有的,就算設計成天胡的手牌,似乎就直接打死了並不能有來有回。真身為龍魔王為二設,同期還有最終決戰最後一擊呂靈抽出真龍劍士劈死虛龍魔王的構想,但是達成難度太高就放棄了。

雷冰:雷電士兵——雷兵的諧音,卡組也是與其風格符合的雷電r4。是呂靈父親親生女兒的設定是我最初構想這部小說時就想到的點子,因此在這一部分寫作的過程中相對流暢,不像後來基本是邊寫邊想了。

文科生、理科生:原本打算一筆帶過的普通小boss,但是在移植了原設葉微依和世烺的性格之後,覺得莫名帶感,正好雷冰和任飛退出迪斯覺瑞後需要兩個人頂上,就用他們兩人了。文科生的願望有點烏託邦的色彩,由自己獲得神的力量後重新塑造人類的世界和社會,從最開始就是不合理的,但是也是相當具有誘惑力的。理科生的願望是進入神的圖書館,在第三部會成為重要的劇情人物。

無我:名字來源於5ds的bosszone,當然兩者的關系也僅限於此了。

炎神使:對應神使的設定。這樣算的話,神使應該算光神使吧。

戰鷹:靈感來源於《遊戲王arcv》的黑咲隼,應該還是比較明顯的吧。最初的設定則因為動畫還沒播出,叫什麼日來著對應妹妹的銀月),這個想法是來自《少年包青天2》的電視劇,劇中逍遙島篇的那對兄妹。原設的卡組自然是太陽龍特化。

銀月:初設卡組是月亮龍特化。戰鷹對應黑咲隼後,因為動畫進度尚在前期,沒有琉璃,所以設定上更偏向塞蕾娜一點。不過卡組上一開始原本是為了惡趣味,設定為黑咲隼當時的死對頭——素良的魔玩具。不過月光o化後,感覺還不錯的樣子,於是就定為月光了。

毒鋒、銀盾:監獄獄友,原設是在監獄的競爭中成為被選拔出來的的霞光決鬥者而獲得自由,有a《遊戲王d》中多瑪三槍手之一巴龍的經歷。實際上,最初也想過霞光的獵手全部都是在孤島上的生存競爭中剩下的,但是霞光這樣的組織怎麼想也控制不了監獄吧……所以改成正常出獄的人了。毒鋒屬於因為入獄大徹大悟,意識到家人的重要子回頭;銀盾則是忠心跟隨毒鋒的人。銀盾這個名a自《遊戲王zexa》的“白銀之盾”德魯貝。

學者、疾刃:名字非常簡單易懂。設定是對歷史感興趣想窮盡歷史學的狂熱學者和熱愛冷兵器的狂熱愛好者。可惜學者原定的打牌劇情被砍了,下一部再補償吧。

念拳:帶有念力的重拳。a自某些圈內輸不起的競技牌手,為了贏不擇手段。當然,勸大家寫決鬥文時,遠離psy這卡組tat

極光:人物形象來自於我在圈內一個入坑玩武神的朋友,因為他穿衣基本是嘻哈休閑風所以也有意無意地往那方面靠當然,性別我自己改的233)。喜歡嚼口香糖是我自己加上的設定。原案中殘雪執行任務中被世烺擊敗死亡,和世烺反目成仇相愛相殺……後來還是去掉了啊,這樣的設定。

靈風:原設為毒鋒失散多年的女兒,但是這一作的父女組實在太多了啊……去掉。原案的卡組為威風妖怪,但是這樣決鬥構成不太好寫的感覺,改掉。

殘雪:就是第一部中出現的雪,跟在鄭斌身後的少女。從第一部中不難看出卡組是永火,因為我當時想著永火嘛不砍主軸應該永遠都能戰的。人物衣著參考了fate系列的愛麗絲菲爾,一身白和象徵地獄之火的卡組這樣強烈的對比,應該能給人以強烈的印象吧。

屍靈:名字本身是某卡組n出正式譯名前的民間翻譯,設定中的卡組也就是這副卡組,是什麼大家可以猜一下。形象為沒有實際軀體裹著布袍的人形物,人物的靈感來自《決鬥精神》系列中失去了軀體的ken。

========名詞========

太陽之夜:因為瑪雅文化是信仰太陽神的,但是他們所做的事情稱不上光彩,因此冠以“太陽之夜”的名字。戰鬥的方法是決鬥後直接吸收掉對方的靈魂,如果對方沒有相應的能力,那麼輸了也無所謂。

迪斯覺瑞:destroy的音譯。組織結構為金字塔形,從上往下為族長、三大將、七柱、各類嘍囉。三大將的設定來自《海賊王》,雖然我沒看過但是還是久仰大名的。七柱的設定,因為遊戲王中有很多七人組的組織比如七星、七皇等,地縛神也是七隻),所以設定為七人。柱則是想到了三國時期河間四將顏良、文醜、張合、高覽被稱為河北四庭柱,於是七柱的名詞就這樣誕生了。戰鬥的方式是決鬥結束後由勝者吸取對手的靈魂,當然也有例外比如雷冰是決鬥結束後觸發雷電劈死對手這樣),七柱以上的成員基本都是靠自己的能力所以和太陽之夜的成員一樣,如果對手無相應的能力,輸了也無所謂;但是下面的嘍囉基本是後天被賦予的能力,一旦開啟黑暗決鬥則是輸家必定會被吸收靈魂會坑自己)。需要說明的是,文科生和理科生雖然晉級到了七柱,但是依舊沒有自己的能力,所以開啟黑暗決鬥後輸了依然會被吸收靈魂。

祈願星:名字來源於兒童文學《我是你的守護星》系列,直接用守護星似乎有點蠢,在原作中看到了“祈願”這個名詞後,覺得很有意境,就使用了祈願星這個名字。成員的戰鬥方式基本是靠決鬥勝利後的程式破壞對手的決鬥盤類似於《遊戲王5ds》中滿足隊征服衛星區的形式)。當然,主要的決鬥者們還是有自己的能力的。

器靈:由神器的神奇力量幻化而成的人格。應該還算比較常見的設定吧。

霞光a自《魔獸世界》的暮光組織。同樣是連線白天與黑夜的存在,當然實際上只是崇生為了滿足個人野心創立的組織罷了。十二獵手的想法來源於武俠小說《七夜雪》中的刺客組織十二銀翼,但是要寫出十二個有血有肉的人真的好難啊……所以刨了ud1的墳湊數。成員的戰鬥方式是高度實體化傷害的決鬥系統,希求在決鬥中透過高強度的實體化傷害直接擊傷甚至擊斃對手。當然,如果對手能夠熬過去,那麼即使霞光的成員決鬥獲勝也不能將對手徹底消滅。

亡靈部隊:由軒轅雨的設想發展而來的決鬥者們。不過因為違反自然法則,即使洗白了也只能便當蘇生對不住了)。

半神之力、亡靈之力、精靈之力、希望之力:簡單直接的名字吧233總之就是各類外掛的名字。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