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六人等了半天,見這群人正在商議什麼,心想:“千萬不要遇上吃霸王餐的。如果幹了半天活,一個錢沒掙到,晚上回去怎麼向老婆孩子交代。”
他們這些生活在底層的賤民,被世家豪族的無良子弟吃霸王餐的事,太正常了。
這時,一名頭戴灰色帽子,帽簷像鴨舌一般,鼻樑上架著兩個黑框的斯文書生走上前來,拿出一個本本,撕了一頁紙,用一支奇怪的筆寫了幾個字,遞給他們。
這些人都不識字,其中一人拿到紙條,跑上岸去問了一大堆人,終於找到一個會認字的人幫看,不久他又跑了回來,把紙條還給那青年,搖了搖頭。
季龍說道:“奇怪,一條船還不夠報酬嗎?難道他覺得給高了,不敢要。”
王詩星接過紙條看了看,突然笑了:“都怪我,我寫簡體楷書給他,習慣從左到右橫著寫。他們肯定把‘願以此船為酬’讀成了‘酬為船此以願’了。”
眾人聽了鬨然大笑。
那六名纖夫莫名其妙,不知道他們在笑什麼,心中更加忐忑不安。
王詩星拿起水性筆準備把原來的字劃掉,重新用豎排寫給他們。又一想,既然未來都要用簡體字跟古人溝通,就趁此機會推廣簡體字和左起橫排寫法,不必完全按照古人規則來。如果按照古人寫法,連標點符號都有點古怪。於是用手指示意那名纖夫從左邊向右邊閱讀。那名纖夫又跑回岸上,過不多久,又見他邊跑邊喊,從岸上飛一樣跑了下來。
季龍笑道:“看他樣子,估計他們真的看懂了我們的簡體字,看來,我們很快可以在漢末普及簡化字了。”
“當然能看得懂,楷書和隸書只是筆法不同,字形沒什麼區別嘛。”王詩星道,“這句話只有願、為兩個簡化字,但都不難猜出,很多字在漢代章草裡就早已簡化了,比如這個為字。”
那纖夫風一樣跑到穿越眾跟前,帶著其他五名纖夫一起拱手做九十度深鞠躬行禮,用這樣最高的禮儀表示感謝。
季龍和王詩星急忙上前還禮,然後與他們告辭。那纖夫把字條小心折疊起來收好,不但那張紙是罕見的寶貝,上面的字可是他們這筆巨額報酬的證明。今天真是挖到寶了。
穿越眾走不多遠,忽然聽到後面一陣歡呼,眾人回頭一看,只見那六名纖夫連蹦帶跳跑上木船,在上面大呼大叫,興奮得就跟老光棍娶了老婆一般,岸上觀眾見他們這個樣子也發出鬨然大笑。
上千百姓的圍觀,早就引起了城門衛士的注意。
壽春城有東西南北四個城門,每個城門有門侯一人,門丞一人,率領125名城門衛士輪班守衛城門,每一班衛士有25人,稱為“一什”。按照漢代“十二分休制”每天有十分之二的人在休息,也就是每個人工作四天休息一天,也叫“五日一休沐”),每天有四什共100名衛士分成四班輪流值班。
北門值班門丞派了兩名衛士前來河邊檢視發生了什麼事情,兩人回報說有一群穿著古怪的男女青年正在河邊登岸。所以,當穿越眾來到壽春北門時,門丞正帶著十幾名城門衛士鄭重其事地等在城門外。
除了在城門盤查過往行人的25名城門衛士外,城樓上還有一群縣兵正在站崗戒備。這些士兵日常的主要任務就是觀察縣城周圍敵情,若是發現有不明來歷的兵馬出現在縣城周圍,立刻擊鼓警報。穿越眾發現,城樓上計程車兵很多,少說有兩百多人,有點如臨大敵的樣子。
王詩星把揹包交給張海舟幫拿,走上前去,按照他們今天所見到的漢代的禮儀向門丞行了見面禮,門丞還禮後問道:“我是北門門丞唐臯,你們是什麼人?”
王詩星向他搖搖頭表示自己聽不懂,然後拿出筆記本在上面從左到右用簡體字寫道:“楚人季龍、王詩星等六十六人自海外歸來,求見縣令。”連標點也寫了。
王詩星遞給門丞後,用手示意他從左向右閱讀。
門丞唐臯接過紙條,看到上面的文字頗感驚異。不過這些文字雖然有些怪異,除了“龍”“歸”“縣”三字不認識外,其他字都能認出。他聯絡上下文,很快就猜出了“歸”“縣”兩字,“龍”字是人名,看不懂無所謂。盡管他不知道頓號、逗號和句號有什麼區別,但一讀下來,覺得應該是表示語句停頓的地方,古人所謂的句讀。
更令他驚異的東西是,他手中的這本冊子,紙張質量之好,是他平生所未見過。
雖然東漢中期,蔡倫改進了造紙術,但是,紙張仍然成本太高,質量很低,無法承擔大量書寫的任務,所以竹簡仍是主要的書寫工具。如今,突然見到這張又薄,又韌,能在上面隨意書寫的紙張,難怪讓唐臯感到詫異。
唐臯發現這群人完全聽不懂他的話,而他們的話他也聽不懂,便命隨從去城門侍舍門侯、門丞辦公室)拿來筆墨。王詩星猜出他可能要寫字,便微笑著把水性筆遞了過去。
唐臯接過筆,左看右看,發現沒有墨水,又是驚奇無比,不知道這東西怎麼能寫字,始終沒有下筆。看了一陣,一名衛士已經拿來筆墨遞給他,他這才推開衛士呈上的筆墨,拿起水性筆試試在本子上寫一行字。盡管由於不熟悉用硬筆寫字,寫得歪歪斜斜,但依然能看出他用隸書寫的是“北門丞唐臯請呈君等過所刺”,而且居然也學著由左到右書寫,顯然是為了跟上面一行文字閱讀方向一致。
王詩星反反複複看了半天,“北門丞唐臯”應該是自我介紹,可是“請呈君等過所刺”有點不知所雲。“呈”字分明叫大家拿出什麼東西給他,可是“過所刺”是啥東西?王詩星看了一會兒,頭上汗如雨下,也不知道是緊張還是太熱。
王詩星無奈,又寫一行遞上去。唐臯一看寫的是:“何謂過所刺?”唐臯一笑,接過筆來寫道:“通行文帖並謁縣令帖。”通行文書和拜見縣令的謁帖)
王詩星一看,心想:“我靠,原來是‘過所、刺’,沒有標點真坑爹。如果有標點,‘刺’可以猜出就是後世所謂名刺拜帖),‘過所’還可以從字面以及如今情境來猜測大概是過往文書。沒有標點,我哪猜出‘過所刺’是什麼玩意兒。”
王詩星雖然閱讀文言障礙不大,但是閱讀的多是經過標點的古籍,句讀能力還是有點弱,再加上遇到不熟悉的事物,就不容易理解了。
王詩星寫道:“海外遠歸,無過所、刺。”
這回輪到門丞看了半天。“無過所”就是沒有過所的意思,“刺”又是什麼意思?有刺,怎麼沒拿出來;無刺,幹嘛在過所後面又點一個符號。他不明白頓號表示“過所”和“刺”並列,兩樣都沒有的意思,這回輪到標點坑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