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十八章 演講

“而相對論提出,物體移動速度越快,它周圍的時間相對就越慢。達到光速後時間就接近停止。從這個理論來說,坐飛機的我的周圍的時間相對最慢,而跑步的我周圍的時間相對最快。跑步的我會最先到達以我家這個空間為代表的時間點。坐飛機的我恰恰會最後到達那個時間點。

“那麼最終留下的是坐飛機的你的經歷。”

“也不盡然。”

“啊!?”男青年被李一多的回答徹底弄糊塗了。

李一多伸出一個指頭說道:“因為我們還有一個重要的前提沒有設立。那就我家這個時間點,必須是我乘飛機、坐火車和步行三條時間線上未來要到達的時間點。如果不是情況就不一樣了。”

“那麼你能舉一個你最終留下的經歷是坐火車的嗎?”

“可以。這個我家的時間點可以是乘飛機和步行這兩條時間線的過去,是坐火車的這條時間線的未來。坐火車的我最後到達這個時間點,那麼經歷就全是坐火車的我了。

男青年還沒坐下另外一位帶眼睛身材較高的男同學開始提問了:“最後一個到達的你會給其他兩個你帶來什麼影響嗎?”

李一多苦笑了一下:“我發誓沒有人願意去想象那樣的景象。”

“哦,為什麼?”

“因為這等於自己吞噬了自己,前兩人消失,最終只留下最後一個到達的。”

“能形容一下嗎?”

李一多嘟了一下嘴說道:“嗯,我盡量說得不那麼恐怖。如果三個我代表的時間線不一樣,那麼他們不會見面。如果他們的時間線有了交集,就會在交集點互相吞噬,殊途同歸,只留下一個我。就像掃把一樣,下面無論有多少分支,到把手的地方就合併到一起了。”

“什麼情況下坐飛機、坐火車和跑步的三個你才能見面?”另一位女同好奇地問道。

李一多指著自己然後又指著發問的女同學說道:“之所以我能夠看到你,是因為我和你代表的獨立的空間不同,時間線也不同,你是你的,我是我的。”

“這個我理解。”

“理解就好。”李一多點頭說道:“我們代表的時空不同,但是我們共同的時間是同步向前的。現在的我只能看見當前的你,不能看見下一秒的你。下一秒鐘來臨後,下一秒的我才能看見下一秒的你。只有明天的我,才能看見明天的你。反之,我也不能再一次看到前一秒的你。我永遠都只能看見和我時間幾乎一樣的,當下的你。同樣你現在也只能看到現在的我,看不到昨天的我,也看不到未來的我。”

“這個也明白。那麼這個和能看見三個相同的自己有什麼關系嗎?”

“只有在平行宇宙這個概念下,三個我才能相見。這三個我分別來自不同的宇宙,三個我都有獨立的時間線和空間。我看他們,就和我看你一樣,這樣就能相見,明白了吧?”

“明白了一部分吧,這到底是哲學還是物理學啊?”女同學眼裡充滿了疑惑。

“有句話說,物理的盡頭是數學,數學的盡頭是哲學。所以物理學的盡頭實際上也是哲學。比如愛因斯坦,我們都知道他是物理學家,其實上他還是一位哲學家。他在1905年獲得了蘇黎世大學哲學博士學位,16年後才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