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姑與蕭白姊相互對視一下目光,異口同聲的說:“難道是她們?”她二人驚訝的叫道。
丫鬟玉珠顧不得講述自己在路上的遭遇。急忙從懷裡取出皇後的‘決命詞’和給太子的‘手書’。交給太子。
這封手書是用契丹文小二字寫的,大概的意思是;‘當兒見到此書,母已離開世間。母一生光明磊落,清白貞節一世,此案為乙辛一手所制,他下一步欲要向太子你下手,希兒謹慎防範,近期勿回中京,遠離朝廷。你要化悲為力,千萬不能一時沖發動大兵反朝,這樣會禍國殃民,引火燒身,留下千古罪名。你身為太子,要忍辱負重,從長計議。保護好皇孫延禧和公主延慶二個孩子,將來定會有昭雪之日。母特意親手留下遺書。’
太子含淚看完‘決命詞’和‘手書,萬分悲傷,悲痛欲絕,由於過分激憤,傷神過度昏迷過去,被白姑叫醒過來。太子大聲吼道:
“父皇昏也!哪能聽信佞臣乙辛的一面之詞,害死了我母後。天不容也,兒臣要為母後報仇,”
太子咆哮怒吼,暴跳如雷。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氣憤心情,他欲要發兵捉拿奸黨乙辛,給母後複仇。找父皇討個說法,還給母後一個清白。太子妃白姑阻攔說:
“你要尊敬母後的遺囑;忍辱負重,從長計議。不能一時沖動,一定要審時度勢呀!”
太子氣勢沖天,不可阻擋,好似開了閘的洪水無法阻攔。他用力把刀尖插在桌面上,憤怒的說:
“我是堂堂七尺漢子,哪能忍受如此侮辱,我寧願捨去生命,,死而無憾。誰也別想阻止我,一定發兵捉拿乙辛,為母後複仇。”
太子耶律濬欲要騎馬動身去邊塞調兵。
白姑看形勢不好,自己阻攔不了太子的火爆脾氣。她忽然想起德高望重的三朝元老‘仁先’老將軍。白姑急忙下令家人和身邊的丫鬟,把屋門插上。攔住太子,不能出屋。自己便備馬來到將軍府,見到‘仁先‘將軍,白姑帶著哭啼對老將軍講述;皇後被害,太子要動兵給母後報仇一事,原原本本的詳細的對仁先講述一遍,又取出皇後寫的‘決命書’和‘手書’給老將軍看。請元老去勸解太子。阻止他動用兵力。
一年前仁先被乙辛調離京城朝廷,任南京留守之職。他年進八旬,不便行動,但朝廷大事仍然掛在心上。聽到太子妃白姑的講述,他大吃一驚的說:
“朝廷竟然出了這麼大的冤案,非同小可,處理不好會惹出大亂子的。這事我必管,”說著他吩咐下人備車。白姑把老人摻扶上車,奔回燕王府。
太子見到老臣仁先,雙手握住老臣的手,大聲痛哭說:
“我沒有親人了。只有您老唯一的主心骨了。我該怎麼辦啊!”
老臣‘仁先‘老淚縱橫,語調沉重的說:
“太子!我體貼你失去母後的悲痛心情。皇後的手書你要牢記在心,深刻領會她的深遠用意。她意不是讓你複仇,而叫你備加警惕,提防佞臣乙辛對你謀害。叫你暫時遠離朝廷,從長計議,保護好皇孫延禧,延壽二個孩子。皇後目光遠見,她預料總有一天會平反昭雪。假如你魯莽動兵,正對乙辛之計。因為你發動大軍,顯然是對朝廷而來,那就是反遼。大多數將領都是皇上親手提拔的,他們能聽從你調遣嗎?而且將領內部還有乙辛的人,你如要舉兵動武,軍心大亂,乙辛很有可能趁機作亂。提前奪取皇位。而你留下了叛逆反遼的千古罪名。再說了,沒有皇上的旨令,你是無權調動兵力的,你就死了這份心吧。”
太子聽了老臣的肺腑之言,只是點頭,不以言語。仁先繼續開導說:
“乙辛一夥佞臣採用釜底抽薪之計,他們首先把忠良老臣離開中京朝廷,調離重要官職,或去邊遠區域,清除他們奪權的障礙。這些佞臣黨羽於‘耶律重元‘叛黨不同,他們是非家族勢力,不具備搶班奪權的條件。因為兵權掌握在道宗皇上手中。乙辛的謀策是除掉皇上的繼承人太子你。因為無有皇位繼承者,道宗駕崩後,皇位自然讓給乙辛了。先除掉皇後是為了掃除一個除掉太子你阻礙,以便最後除掉太子你。你母後已經看出這一步,便在臨終前給你寫手書。提醒你多加提防,你要牢記母後臨終的遺囑啊!”
仁先苦口婆心的詳細的分析朝廷形勢,講的太子心服口服。連連點頭稱是,一肚子憤氣消了一半,打消了舉兵複仇的念頭。送走了老將軍,太子悲傷的蒙被躺在床上。
母後的遺容在他腦海裡久久不能消失,悲傷和痛苦折磨著他,象一把磨鈍了的刀子在心頭刮來颳去。鬱結在心中的仇,滿腔的恨,猶如那灼熱沸騰的巖漿,在地殼內劇烈翻滾著。欲要發起強烈地震,把能量釋放出來。他翻來覆去睡不著。給母後複仇的念頭又在燃起,在睡夢中忽然從夜空飄來一條長長的白綢帶,母後手舞這條白綢帶含笑看著自己,她不說話,面容依然那樣慈祥可親。他急忙上前喊聲媽媽!媽媽沒有答言,而轉身舞著白綢帶往西方天空飛去。太子大聲高喊:“媽媽!媽媽!”他在哭喊著。驚醒了身旁太子妃白姑,白姑把太子叫醒說:
“濬!你做噩夢了吧!”
太子耶律濬猛地坐起說:“愛妃!我夢見母後來了。”太子把夢情講給白姑聽。白姑圓夢說:
“母後是告訴你,她懸梁自盡含笑歸天了,暗示你要把母後的含冤已經轉變為含笑,告訴你不必急忙為她複仇。這是母後真魂在顯靈。”白姑巧妙的附和情理的圓夢。並借機勸說太子不要輕易舉兵複仇。
太子信服的說:“母後既然含笑歸天,兒臣的心就平靜了許多。”夫妻二人點燃油燈,在回憶母後生前的事跡。分析朝廷局勢走向。又研究母後逝世一期之時,籌備在燕王府舉行祭祀儀式,以表悼念母後之心情。
玉珠丫鬟又把在來的路上,遇見的兩位救命恩人。詳細的過程講給太子妃白姑和蕭白姊二人聽。白姑確定這就是黑虎就爺與黑姑妹妹,他們師徒二人在尋找自己。她即高興又擔憂,高興的是期待黑姑他們能盡快找到自己,早日和妹妹團聚。擔憂的是,大海撈針難以找到這裡,擔心遇上乙辛的人怎麼辦。便整日擔憂,她把妹妹黑姑掛在心上。
丫鬟玉珠不能回宮了,被太子留在太子妃身邊,陪伴白姑。賞給她豐厚的俸祿,感謝她不惜生命代價送‘手書’。從此白姑、白姊和玉珠三人的命運交織在一起。成為莫逆之交,親如姐妹。因而三人相互姐妹相稱,因玉珠大二歲,而成為大姐。玉珠發現白姑與蕭貞姊,相貌十分相似便問道:
“二個妹妹是同一模樣。是否同一母生,親姐妹嗎?”
白姑帶笑答道:“非是一母生。可是我們比親姐妹還要親。”玉珠又問道:“救我的二位恩人,二位妹妹為何感興趣?”
白姑說:“救你的那位青衣少女叫黑姑是我的孿生妹妹。”玉珠聽了,啊!的一聲,驚呆了。
白姑便把自己生來的經歷與身世,詳細的講給玉珠聽。白姑說:
“我現在雖然身份變了,但是我們三人童年都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從苦水裡泡過的,因此咱們三姐妹從今以後要有福同享,有禍同擔,同甘共苦,相依為命。”玉珠聽了白姑的一番話,很受感動。便提議說:
“咱姐妹三人,,結為生死姐妹吧!”
二位妹妹立刻響應。白姑前邊領路,來到後花園老槐樹下的蓮花池邊的石桌旁。面對太陽,點上三炷香。對天發誓,然後叩拜。從此以後,三人成為生死之交的三姐妹。
一天太子耶律濬突然接到聖旨,皇上招太子進京。白姑對太子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