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五十八節 天祚登基

靈尼說:“師傅!您老不必為白姑憂心,俗語說:‘花發多風雲,人生足別離。’白姑感謝上天,更感恩人蕭懷忠一家,蕭貞姊頂替了白姑,白姑和皇孫救出。即使不能於皇兒相認,可是挽救了遼國江山,大遼後續有人了,這是天意呀!是遼國之大幸也,白姑已經是心滿意足啦!”

餘鳳說:我們王氏血系,女氏四代,先後共五人進入佛門,我們都是同一命運,同是漢族與契丹混血後嫡,都於遼國朝廷有著淵源情緣,藕斷絲連,對大遼做了灼熱貢獻。即受到幾代皇上與皇後的愛戴和封賞重用。同時又遭到幾朝佞臣奸黨的陷害,無數親人無辜被殺害,逼迫我們五姑,妻離子散,家破人亡,背井離鄉,流離失所,使我們處在孤苦悽涼,寄人籬下,顛沛流離的苦境,幾乎到了日暮途窮,走投無路的絕境。到如今害的我和妹妹遠離千裡,相距天南海北,不能相見。我們已是年過古稀之人啦,我和妹妹分離六十多載了!恐怕今世不能見面了。”。

靈尼說:“你們王家祖祖輩輩替天行道,救死扶傷,除暴安良,行善濟貧,王氏幾代傳人白雲恰意,清泉洗心,氣節千秋。正是祖上積德,後代文壇花放,英才輩出。又生出皇孫延禧,大遼江山之繼承人,您老理應慶幸,佛心寬闊,豁然志興,哪能悲觀呢!”

餘鳳說:“是的,王氏後人都在象牙山老家團聚了,我應該高興之。”

靈尼說:“我臨來時師傅叮囑我告訴您老;希望您回到象牙山老家,在龍泉寺修煉,閤家團聚,守望祖墳。這是你父親的願望。”

餘鳳含淚說:“施家有種種原因不能回象牙山老家。第一;兩地千裡之遙。我年邁七旬,行動不便要想回象牙山談何容易。第二;我通道教,妹妹信仰佛教,兩教經書不同,信仰有別,哪能在一起修煉呢!第三;我繼承姑姑王休姑的白雲觀的掌門人。要繼承姑姑的遺囑,弘揚白雲觀的道教。不能辜負姑姑對我的信任。因此我不能回老家象牙山。可是我昇天之後,希望後人把我和姑姑的靈牌一起供奉在王氏家廟內。是的,我七歲,妹妹四歲分離。掐指一算已經是六十五年沒見面了。我們姐妹二人今生今世恐怕不會見面了。希望我們昇天後在酒泉之下會相團聚,永不分離了。但是我和妹妹在世期間必在佛主面前經常詛咒祝福的,也算是見面了。”餘鳳道長兩眼潮濕啦。

靈尼同情的連連點頭。

餘鳳繼續說:“你回去告訴餘瑾妹妹;姑姑已經昇天三年啦,朝廷給她修一座弘歷塔,我姑姑弘歷道姑安葬在塔下啦。姑姑在酒泉之下,看見後人團聚,她老人家一定會安息的。”

靈尼說:“長老!我回去後,您老的話我一定如實的傳給我師傅你妹妹餘瑾。”

餘鳳說:“你在白雲觀多住些日子。詳細的給我介紹象牙山那邊的狀況。

靈尼說:“是呀我師傅派我來,想了解你們姐妹分別之後的六十年的詳情,以便我回去向師傅傳達。”

靈尼在白雲觀住了一個月,各自相互介紹了離別後的詳情。靈尼告辭了餘鳳道長。離開五臺山回到了龍泉寺。

靈尼回到龍泉寺把延禧兄妹二人調進皇宮鞠養的訊息,以及蕭懷忠得到皇上封賞的事情,都講給師傅和白姑黑姑等人,隨後便把白雲觀弘雲道姑王餘鳳的情況,已及她老人家的意圖都詳細的介紹給師傅餘瑾。

餘瑾誇獎靈尼說:“交給你的兩件事,你完成的很好,感謝你辛苦了三個多月,完成了二件使命。你勞苦功高,功成名遂,功不可沒呀!你回在堂屋裡休息幾日吧!”

靈尼回到寢室休息。

道宗把皇孫視為掌上明珠,耶律延禧五歲進入宮廷,六歲時封為梁王,又加封太尉兼中書令,九歲時進封燕國王侯。到十七歲就任命他北南樞密使,加尚書令,並封為天下兵馬大元帥。

這一切立即引起宰相乙辛一夥奸黨的極大的恐慌,乙辛感到遺憾的是當時抄斬玉寒宮太子妃時,竟然把皇孫等二個孩子遺漏了,到如今留下了禍根。他預感到皇孫延禧即將接任道宗的皇位為了阻止皇孫延禧繼位。他們便策劃預謀,向皇上道宗聯名上書說:

“嗣立皇位,臣認為興宗次子;陛下的弟弟何魯幹之子耶律淳為太子最為合適。”

此上書卻遭到多數大臣反對,受到督軍耶律良、北院宣徽使蕭兀納、仁先等人的反駁,他們駁斥道:

“當今尚有直血嫡系皇孫耶律延禧在,舍棄嫡孫不立,而立何魯幹之子,太不合情理了。”

乙辛一夥奸黨的上書被道宗否決。其實道宗早已確定皇孫延禧繼承皇位。乙辛偷梁換柱的伎倆未能得逞。

一計不成,乙辛絞盡腦汁,另生一計;他的惡性複發再起,總想尋機殺死皇孫延禧。因為他深深知道;如果耶律延禧當政,必報殺父之仇,不但乙辛本人掉頭,株連九族,還會涉及同黨遭受滅頂之災。

這一年,道宗要率領人馬欲去長白獵遊遊獵,乙辛看準時機,是對皇孫下手的好機會,他建議道宗皇帝把皇孫延禧留在宮中處,借機派人將皇孫殺害,可是被大臣蕭兀納看出破定,提醒道宗說:“皇孫不能離開皇上,防備別有用心之人陷害皇孫。

道宗立刻醒悟蕭兀納的話意。是為皇孫的安全著想。平時耶律良等忠臣也時常提醒皇上說:

“有佞臣要陷害皇孫,皇上要時刻多加警惕啊!”

道宗明智;深知太子耶律濬被害的教訓,採納一些忠臣的誠奏。傳令皇孫耶律延禧伴朕同行。從而避免一場殺身之禍。皇孫躲過一災。

在出獵途中,道宗看到大隊人馬浩浩蕩蕩來到獵場的路上,他親眼目睹許多臣扈從並不考慮皇上的安全,卻紛紛圍攏在乙辛周圍護衛。由此使道宗意識到,乙辛的權勢顯赫,幾乎超過自己,他的權威竟然蓋過朕,事關重大,非同小可,時刻有奪位的風險。悔恨自己用錯了人。頭腦昏迷多年,導致皇後與太子被害。此刻才清醒過來,要從整朝綱,逐即採取調動措施,對乙辛一黨動了一次變革整改,取消乙辛王爵地位,拿掉軍銜官職,拿掉軍權,由魏王降為混同江王,次年道宗將乙辛調出京師,出任興中府今朝陽)留守。同黨張孝傑、蕭三等人都一一降職,被調出京城,流放到邊疆為官。摧毀了這夥佞臣黨派預想除掉皇孫的陰謀。從此道宗挑選六名膀大腰圓,武功高強的勇士,組成一支護衛隊,守護在皇孫延喜的身邊,保護耶律延禧的生命安全。

壽隆七年,1101年)年近古稀的道宗皇帝病逝於混同江行宮,壽年七十歲。按皇上生前遺囑,詔燕王皇孫耶律延禧即帝位,這是在遼史上破例出現皇孫繼承皇爺的皇位。耶律延禧二十六歲登基。為遼國末代天祚皇帝。

天祚皇帝繼位當年,耶律延禧做了兩件大事,頭件大事,用五馬分屍的酷刑處死了乙辛同黨。為被害的祖母蕭觀音皇後)、父親太子耶律濬)、太子妃生母蕭貞順白姑)、等親人複仇。

清除跟隨乙辛的佞臣同黨,一律滅門九族,誅殺問斬。二年後又下令派人挖掘乙辛、張孝傑、蕭十三等佞臣的墳墓,劈棺剖屍,暴露於光天化日之下,讓仇人屍骨一臭萬年;然後將這些佞臣其家屬財産及奴婢等分賜給被害大臣人屬,作為補償。被乙辛陷害的大臣給以平反昭雪,給以被害臣官後代加官封爵,對保護前朝皇室後人的蕭懷忠、耶律良、仁先等有功的卿臣的後代和親屬,都給以加封進爵及物質獎賞。

延禧登基做了第二件大事;遼史記載)給被害親人昭雪,追封其父耶律濬謚曰【大孝順聖皇帝】廟號順宗;追封其母故先妣蕭貞順白姑的國名)為【貞順皇太後】;追封祖母蕭觀音懿德皇後為【宣德祖太後】。這些親人都厚葬於慶陵,從新整修陵墓,遼國君臣按照漢人習俗逐年清明節祭祀悼念。至此,遼國道宗年代,遺留數十年的冤假誣案,終於得到徹底的平反昭雪。關於蕭貞姊冒名頂替太子妃蕭貞順白姑的事實,蕭懷忠一直隱瞞。遼史雖然沒有記載。但是留於後人一直傳說至今。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