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因為剛發了水災又迎來旱災,這個地方幾乎是寸草不生,地裡也不長糧食,資源匱乏,到處都是饑餓的難民。
上一任縣令早跑了,把這個爛攤子丟給了新上任的梁山伯。
剛到任時,大家都束手無策,後來是聽縣衙裡的人說上一任縣令的師爺沒走,想來是可以輔助梁山伯治理一下這些問題的。
說到這裡,荀巨伯給我指了指坐在梁山伯旁邊的一個年輕人,他著素衣,頭上戴著頂布冠,卻面如冠玉,自有一番風流儒雅的氣質,顏值真高。
他要是不穿著這一身不起眼的粗布衣裳,只怕這場婚禮的焦點也要被他分去一半了。
他看到荀巨伯在給我介紹,便對著我抱了抱拳,道:“在下君吾,不才,是山伯任下的師爺。”
我向他回了禮,也報了自己的身份。
梁山伯看了看他,笑著從荀巨伯這裡搶過了話語權,道:“多虧君吾兄,幫我解決了鄮縣百姓吃飯的問題,不然,我這個新上任的縣令都不知道該怎麼下手了。現在我們正在想辦法治理鄮縣的水旱災害,這還需要些時間呢。”
那君吾先生聽他如此說,臉上的表情變得堅定了些,“山伯不必氣餒,只要你我團結一心,合力面對這些問題,還怕治理不好鄮縣嗎?”
梁山伯替他斟了杯酒,又抬起自己那一杯,向他敬道:“那就麻煩君吾兄替鄮縣的百姓費心了。山伯在此替鄮縣的百姓謝過君吾兄。”
君吾先生仰頭喝盡了杯中酒,道:“鄮縣既是在你我共同治下,治理好它又是你的心願,我怎能不管。”
梁山伯聽完臉上又露出那一貫和善的笑。
看起來,梁山伯這個呆子還是一如既往地一門心思都在奉獻他人和他的治水大業上,後知後覺,至於這個君吾先生嘛…就不好說了。
梁山伯接了鄮縣這麼個爛攤子,卻撿到君吾先生這麼個妙人,也是機緣。
荀巨伯又在我耳邊講起了他們鄮縣的事情。
荀巨伯離開書院後,也跟著梁山伯去鄮縣謀了個職位,如今還有蘭姑娘佳人在懷,他也算是雙收嘍!
聽他講後,那君吾先生便又讓我由衷得佩服了幾分。
如荀巨伯剛才所講,君吾先生本是上任鄮縣的師爺,那個時候的鄮縣便已經是餓殍遍地,糧食奇缺的人間地獄了。
水旱災害連年發生,百姓苦不堪言。然而那一任的縣老爺根本沒有什麼真才實學,官位也是憑士族的身份走關系花錢謀來的,他可不管鄮縣百姓處於如何的水深火熱之中,他只管拉關系結交權貴,圈錢,全然沒有把作為百姓父母官的職責放在心上。
縣老爺無為,作為鄮縣師爺的君吾,自然也沒得到重用,就算縣老爺用他,他也不想輔佐這個荒唐的縣老爺。
終於,那個縣令在這寸草不生,貧窮到無以複加的鄮縣也待不下去了。
他走後,君先生本來也是可以走的,可是他放不下鄮縣的百姓,他希望將來出現一個可以拯救他們的人,於是,他等來了梁山伯。
因為以往的經歷,起初他理所當然地以為梁山伯也是個只為謀利,不管百姓死活的昏官,便一直躲著不肯見梁山伯,梁山伯也是聽縣衙裡上任縣令留下來的實在走不掉的衙役說,才知道鄮縣還有君吾先生這號人物,正處於無計可施,腦瓜疼的時候,聽到這個訊息的梁山伯彷彿抓住了救命稻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