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一零一章 數年(今天有點忙,先兩章)

大明朝的命運似乎並不因常家鎮的存在而有所改變。

即便常家鎮在五六年的時間裡膨脹到近十萬人,幾已不次於大名府府城的規模。但一座城,與整個天下相比,畢竟不值一提。

崇禎不是洪武,也不是永樂。他的氣魄和手腕,差了太多太多。所以難以執掌這個病入膏肓的老大帝國,攔不住她滑向深淵的趨勢。

天災是一大要素。

除了大名府,偌大的帝國,無分南北,皆是災禍連年。不是洪水氾濫,便是大旱千里,其間蝗災總會跳出來湊熱鬧。

還有瘟疫。

面對這樣的境況,在愈發腐敗的官僚體系的挾裹之下,財政崩潰成為一種必然。

內部流民四起,漸漸形成多股難以剿滅的流賊;外部邊疆不寧,韃子一次次入寇,使人焦頭爛額。

天災人禍輪番著來,以崇禎手腕,如何接的住?

常昆有一次與盧象升閒聊,說起財政問題,提到過開海這件事。但這件事,說到底,並非口頭上的容易——不是不行,海外蘊含著巨大的財富,然而無論什麼事,再好的計劃,都要人來執行——若吏治不明,開海又能怎麼樣?

信不信開海來的利潤,全部落到貪官汙吏的衣兜裡?

所以無論什麼好事,落到爛人手裡,都會變成壞事。

與常昆遙遠記憶中的某些情況不同,眼下的大明朝,內部的流賊更加張狂。李自成早早便起了勢,高迎祥也還沒被弄死,張獻忠名頭也傳出來了。

山陝關中早糜爛的不像樣了。

崇禎慌忙調集大軍與之作戰,勝卻勝的不徹底,每敗一回,則大傷元氣。眼下已是啟用孫傳庭督師山陝,正與關中流賊鏖戰。

盧象升這天來見常昆。

正是初冬時節,大名府還不算太冷。此時早已完了秋收,大多數百姓開始進入工廠——常家鎮的些個作坊,這些年發展壯大,已可稱之為工廠。

農忙時候不提,農閒時,不論常家鎮的居民還是大名府的百姓,都慕名而來,進入工程賺錢補貼家用。

工人脫產,在這個時代是少數。一是根深蒂固的小農思想,這第二嘛,的確,農業很重要,吃飯很重要。

人們先要保證自家地裡有產出,多餘的時間,才會拿來做工。

所以工廠也有旺季淡季之分。農閒時,工廠的生產力最足。

也是常家鎮商業最繁華的時候。

常家鎮是沒有城牆的,也不需要城牆。而今人數已增長到一千人的護衛隊,足以抵禦來自外部的任何威脅。

盧象升是在鎮子北邊的草場見到的常昆。

鎮子的擴張是順著小桑河向南,北邊的草場不曾被破壞,而且隨著常家鎮人口的增長,常昆購買更多的土地,使北邊草場的面積越來越大。

現在單隻草場,便已有五萬畝。可謂之一片草原了。

因著鎮子越來越繁榮,自然的,清淨越來越少。常昆便在草場建了一座別院,大半時間都住在這裡。

盧象升來的時候,常昆正在草場的院子裡做手工。

起因是他跟已經十四歲的大丫頭聊起不需要畜力便可行走的車,大丫頭要求他做出來瞧瞧。

這當然難不住常昆。

當初在白水谷,常昆這方面的造詣,就已超過了凡人層次。那會兒便可以製出在天空中飛翔的器械。

不過這裡,常昆不能使用非凡手段。不能以天地元炁為驅動。只能照著木牛流馬、三日不落的木鳥,那種路數走。

也就是純機械動力。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