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道:“這鱗,乃是我頸上頜下的一片逆鱗,蘊含我體悟的諸般大道。這龜甲,卻是當初我與玄武賭鬥,勝了祂,得的一塊龜甲,我將我所創法門銘刻其上。此二之者,交予你,你自可體悟之。”
道:“若有一日,我應劫身隕。真靈將為逆鱗所牽引。是時你尋機,使我重生。”
雷澤瞭然,正色道:“必不負老祖所託。”
這事,好處也是給了。那逆鱗上的道韻,龜甲上的法門,任憑他觀摩體悟。又不要雷澤去打生打死,既是老交情,這事沒得說,辦了。
見蒼龍著實是在交代後事,應龍十分不滿:“何以至此?兄長,便有什麼劫數,我難道不幫你?”
蒼龍笑道:“你有你的事,我有我的事。我的劫數,是必然。你幫不了我。”
倒是麒麟插了一嘴:“老祖,你先還說燭龍的事...”
蒼龍笑起來:“燭龍與人爭持,敗走,本源大損。竟為風神折丹所制,連呼吸也不由己。燭龍當初與折丹爭,頗有仇怨,也難怪折丹趁祂本源大損神通退步之時,將祂制住。”
原來燭龍敗於常昆之手,斷尾求生,使本源大損。遁走之間,卻被祂的老仇家折丹發現了。
折丹與因因乎乃天地所生的風神,一南一北。俱是後天初演時的人物。乃先天道君裡的路數。
燭龍未傷之前,倒也不懼折丹。可在常昆手中損了本源,為折丹所趁,給拿住了。
如今正在折磨,連呼吸,也要聽折丹的。
燭龍於是悄悄教祂的一個子嗣,喚作鼓的,去尋蒼龍求救。
蒼龍由此知自己劫數將至。
“我已拜託金神石夷去救祂。”蒼龍如是道:“本打算親自去雷澤一趟,臨行卻覺大凶,於是轉道來南山,途中遇著應龍妹子,一道來此。”
對於燭龍的遭遇,蒼龍實在不便出手。因著蒼龍與折丹、因因乎,也是朋友。但又不能不救,於是拜託金神石夷去救燭龍。
石夷曾有恩於折丹,若祂去,當能在不動手不傷情面的前提下,把燭龍救出來。
道:“大道浩渺,越是近道,越是難以捉摸,愈是覺著大道的淵深,不可測計。我也曾自恃神通,以為這天地之間,任我縱橫。便是元始天尊、靈寶天尊,也未嘗能輕鬆拿下我。”
便嘆道:“而今方知,我亦有劫數。”
祂看著在座的幾位:“你我等皆是老友,皆是後天初演的人物。各自有各自的玄妙。我這一去,未嘗能如願歸來。我請雷澤來,也只是心存一二期冀罷了。若不能歸來,實在可惜我多年修行。”
便笑道:“正好這裡齊聚,不妨論道論道。”
應龍等皆面面相覷。
這真個是交代後事了。
...
常昆離開了空桑,一步步的走。作個平凡人的模樣,以雙腿丈量大地。每逢著一個人族的部落,便無論如何也要幫助一二。
或者驅逐一些周圍的兇狠精怪、神魔,或提出一些建設部落的意見建議。
大概是為了將心中的虧,彌補一二。
終於還是決定要去雷澤,尋那雷澤大神。
再是擔憂著,可能發生燭龍事,但總不能什麼都不做。
就這麼走著吧,一步步接近雷澤。恐怕也是一種消極,逃避。想著若發生同樣的事,晚一點也好。
這種情緒,在常昆身上,幾乎從未有之。
他覺著自己這一回,是真的變了太多太多。有太多的無奈啊。
喜歡行走歷史神話:從呂洞賓開始請大家收藏:()行走歷史神話:從呂洞賓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