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很多的事,縈繞在心頭。
十三四歲的羲與媧,已經必須要開始承擔某些重要的責任。
有關於人族的未來的,也有另外的一些事。
大燧留給兒女的遺物中,除了勉勵和歉疚,還有希望和仇恨。
大燧至死都還記得崑崙之丘上的事,記得葆江被偷襲,記得那兩個偷襲者和曦和十日。大燧本想親自為葆江復仇,但他做不到了。
而這,要羲與媧來做。
兄妹兩個在茅廬外交談了很久,他們經常這樣。有的事,有的話,不便於在族人面前說。害怕動搖人心。
照例,進茅廬裡,與雕琢桐木的常昆說些話,問一些問題。然後拿走所有的木屑。
說起來經常這樣相處,關係十分親近。
不知不覺間,大燧的一對兒女,已經快要長大。頭角崢嶸的羲、明媚智慧的媧,而今已是青年模樣了。
媧向常昆抱怨:“看的到天地萬物的脈絡,卻難以理解自身。思考了十年,種植蘑菇的法子還是沒有摸透,好難過啊。”
常昆揮舞石斧,劈下一溜兒碎屑,聞言道:“你們兄妹兩個的天生神異,我也琢磨過。羲的不好說,你的神異,我覺著當屬造化之類。造化最是難以琢磨,是萬事萬物運轉之中蘊含的根本道理,也是有無之間轉換的根源。”
“生死是造化,輪迴是造化,大小長短、創造毀滅,無不蘊含造化。你生來便有造化,不過我認為當是缺了對比,使得你沒有參照,只從自己身上,便身在局中,很難看清全貌。”
說到這裡,常昆忽然怔了一下,停止了手中石斧,目光落在茅廬壁上掛著的一隻青皮葫蘆上。
他心中轉動,對媧道:“你看那葫蘆。”
媧詫異的順著常昆的目光,看見了那青皮葫蘆:“怎的?”
常昆道:“這葫蘆是我在外出搜尋制寶船的輔助材料時,順手撿到的一個葫蘆。我將之掛在牆上十年,今日不提起此事,我險些忘了。這葫蘆之中,似便蘊含著一股玄之又玄的造化。”
他一招手,將葫蘆取下來,丟給媧:“我不知這葫蘆來歷,但頗為玄妙。你拿去仔細瞧瞧,希望能瞧出什麼道理來。”
媧聞言大喜,忙抱起葫蘆:“謝謝你啦,老常!”
這對兄妹,隨他們母親,也稱常昆‘老常’。
蓋因實在不知該怎麼稱呼——說先輩、前輩,表示各種尊敬什麼的,常昆自己受不住。便乾脆叫個老常了。
一旁正蒐集木屑的羲忽然道:“這葫蘆的來歷,或有些說道。”
常昆道:“有什麼說道?”
羲道:“妹妹,你還記得父親留給我們的獸骨上關於崑崙之丘的事嗎?”
媧一下子反應過來:“哥哥是說,那七個葫蘆?”
羲道:“多半是其中一個。”
他道:“老常不知道,當初災難發生前夕,崑崙之丘的金母要搬家到天穹世界,這位神女與人族相善,願意將崑崙之丘的資源贈予一些給人族。當時我們的父親大燧帶隊主持此事。”
“金母有一株不死藥,乃先天中的極品。金母修行之時,生髮先天西華至妙之炁,使不死藥的氣機落在麒麟崖下,生出一條葫蘆藤。那藤上長了七個葫蘆。英招大神將之予我父大燧,大燧遂教葆江看護。”
“災難發生之時,曦和十日突至,和另外兩個不速之客圍攻襲擊葆江。崑崙之丘適時地動山搖,葆江撞倒葫蘆藤,被壓在了麒麟崖下。而葫蘆藤上的葫蘆,則漫天飛走不知所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