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身作則的領袖,有著可以看到無盡未來的眼光、引導所有公民超越自我的能力的領袖,那是大同世界的領袖。
沒有這樣的素質,便沒有資格引導大同。
並非想象中,一旦到了大同,便高枕無憂。
越是高處,越是要戰戰兢兢,對引導者的能力,越是要求嚴苛。
並非到了高處,便不會跌落。
相反,越是到了高處,便越是容易跌落。一旦跌落,便摔的越狠。
越是到了高處,制度的優越性便越是趨近於虛無,而領袖的個人能力,便越是凸顯。不是說搞個什麼議會,有事沒事扯扯皮,雞毛蒜皮的小事都要扯上一個大道紀元的那種——這種貨色,引導大同?笑話!
人王們,做的永遠比說的多。
說的必定實現,作的更是超越。
身居高位,代表的不是作威作福和睥睨蒼生的高高在上;代表的,是揹負蒼生、指引發展的重大責任。
每一代人王,都有各自的性格。但無論有怎樣的享受,都要屈居於他們揹負的責任之下。
如果做不到,那便沒有資格作人王,沒有資格領袖蒼生。
伏羲每天都會推演先天八卦——先天八卦本身就是沒有止境的,不是說伏羲創造了先天八卦,先天八卦便侷限於其創造之時。
就像伏羲的道一樣,先天八卦也是與時俱進,跟隨著大道的演化,時時刻刻的發展和變化著的。
每天的推演,就是伏羲自身變化、與時俱進的一個過程。
因此他每天都有新的收穫,每天都比前一天更完美、更強大。
大道是無窮盡的——所以理論上講,任何一個修行者,都可以無窮盡的修行下去,都可以變得無窮的強大。
當然,越是高深,越是艱澀。絕大多數甚至都無法達到自己的智慧的極限,便已駐足不前。
甚至跌落。
而智慧,才是最重要的。
伏羲每日推演先天八卦,女媧每日運轉造化無窮,他們每天都是嶄新的,每天都在與時俱進。
其實伏羲、女媧、赤帝魁隗到黃帝繼位之間的歷代人王們,早就退休了。可惜涿鹿之劫打破了這一切,他們不得不站出來,與黃帝一起,擔負這一切。
當代的人王,還是黃帝。劫數未過,黃帝便不可能退位。作為涿鹿之劫的主角,黃帝必須要完成他的職責——於劫數中起,也要抹平劫數。
只有到了那個時候,他才是功德圓滿。
歷代人王,除青帝伏羲、赤帝魁隗,在卸任人王之後,於天庭之中擔任重要職責,黃帝是以人王之身兼任天庭大帝君之職;餘下幾乎所有的人王,都應該是徹底退隱的。
比如女媧,就不曾在天庭兼職。
便是天庭初代的許多大神,尤其是人族的大神,也都因為種種原因退隱。大多是自己退隱的,少數的犯了天規,比如祝融、共工。
天庭最初的構架,大多是人族搭建起來的。伏羲早前立的九方諸部,其中許多都有天庭神位。
不過都退隱的很快。
或許是為了保證天庭的更新換代?
實際上,就算五位大帝君,在很多時候,也都是天庭掛名。具體的事務,從不插手干涉。
但天庭需要他們。
需要他們的威名,以鎮壓後天一切;需要他們的眼光和能力,在可能遇到大問題的時候,他們能給出最好的解決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