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就是籌備糧草整裝待發,這次誰勸都沒用,趙福金心意已決,她告訴百官,這次是她最後一次徵戰,等她拿下北海以北的土地後就安心治國,以後出征就由兒子們掛帥。
八年後,她帶兵打到基輔羅斯王國,拿下這裡後她在這裡住了兩年。
她開著直升機一直往西,把這塊土地的地形摸透後做了一個大沙盤,然後給兒子分派任務,從這裡一直打過去,直到拿下英格蘭王國,他要是做不到,就由子孫完成。
趙福金之所以一直打過去,完全是因為她離開大宋的時候帶走了一部分製作武器的專家。
基本打到哪裡,就在哪裡就地幹活,後方也源源不斷的向這條線補充人口,由於她這些年一直徵戰,俘獲的戰俘和百姓較多,她直接把膏藥國和吐蕃的百姓和戰俘全遷到這條線上。
至於環境艱苦這些俘虜適應不適應那就不在她考慮範圍內了。沒見毛子國當年把膏藥國的倭人抓住後直接弄到西伯利亞去種土豆嗎。所以,相對來說她不算反人類!
在這裡待了兩年多,她吩咐人指導當地百姓學漢語,種土豆、種洋蔥、種小麥、種葵花籽、養牛羊,養蜜蜂採蜜,種大豆,紡羊毛,做皮衣,把毛子國在現代的農業優勢全部搬到這個時代用。
畢竟産出越多,大軍越能吃飽飯,當然,當地百姓也能吃飽。
這些大公國的百姓能吃飽穿暖,心裡對趙福金只有感激,怎麼會怪他們入侵自己的國家,只要他們日子好過就行了,誰做國王對他們來說又有什麼區別呢?
趙福金按照現代地圖上的標註,在這裡大幅度開採礦藏,庫爾斯克鐵礦,庫茲巴斯煤礦通通派戰俘過去挖。
其他礦藏資源現在不具備開採能力,先留著。
等她回到大宋後,就去督促那些研究員加快研究開採天然氣和石油的方法,希望在她臨死前能看到這些東西開採出來並得到合理利用。
第三年春天,她見此行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學校全部辦好,孩子們也跟著隨行而至你的學子們學習漢字。一切都按她設想的那樣井井有條的進行著,這才把這裡交給兒子回大宋。
臨走時,她讓兒子好好治理這裡,好好教育孩子,她過10年會過來檢視的。
回到大宋的趙福金集中精力發展大宋。
她重視科研,重視教育,鼓勵人口增長,抓經濟,抓生産。完善各行各業的規章制度,嚴懲貪汙腐敗,提高婦女的社會地位。
在原本的位面,南宋那些提倡禁錮女子思想,女子應該安於內宅相夫教子的酸儒們但敢提出這種話,率先就被他們的老孃揍一頓。
對此,趙福金很滿意,社會在進步,為什麼要封印女子的思想,女人跟男人除了體力上的差距之外,其他方面比男人差那了。
她既然在禮法森嚴的宋代當一回女帝,自然要提高女性的社會地位,誰攔都不行。
她是在100歲時脫離這個位面的,為什麼要這麼久,是因為她要把曾孫女帶出來,她要挑選一個合自己想法的繼承人,要把自己費盡心血創立的和諧社會繼續發展下去。
她不想自己跟一束光一樣,隨著自己的死亡所有的一切又變成男權社會。
曾孫女大兒子家的,為了挑選合格的繼承人,她跑西又跑南,經過層層考核後才從幾十個孩子裡挑出這個小丫頭,她當時12歲,趙福金確定好繼承人後就把她帶回長安跟在自己身邊親自教導。她循序漸進地給孩子吃了啟智丹和大力丸。
又傳授她各種知識,直到她成長為一個合格的繼承人,能完美的把控住整個大宋後她才放手。
她臨走時,大兒子已經拿下英格蘭王國,並一直往南打,最後把西班牙和希臘全部收入大宋版圖。
二兒子則從南邊向西一直打過去,佔領孟加拉後直接過去佔領了天竺,又一直打到紅海邊才停下。
她看著大宋的版圖,看著遍地開花的漢學院。想著各種膚色的人都熟練的用漢語交流,趙福金含笑閉上雙眼,任由小丸子帶她脫離這個位面……
全文完
結束語:那啥,寶子們,後邊三個位面有點雷人,就像有的書友評價的那樣,類似抗日神劇了都。
我知道,看見大家評論越來越少,催更也越來越少我就明白大家可能不喜歡太過誇張的故事,但我不後悔這麼寫,因為我真心希望這種神奇的事情能發生。
因為我像每一位愛國的國人一樣,我希望國家強大,希望咱們都能安安樂樂的過日子,希望我的同胞們不會遭受苦難。希望每一位女性都能獨立自信且強大的生活!
這本書可能寫的並不大好,因為後邊吹噓的太厲害。請大家輕點噴,寫作真的不容易。
另外,下本書想寫年代文,我打算休息半個月後再寫,希望關注我的兄弟姐妹們到時繼續支援我。謝謝你們翻看此書,看完此書。
感謝每一位留言的、打賞的、看書的書友。祝大家前程似錦,生活幸福。再見,各位公主and王子
小貼士:找看好看得小說,就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