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二十七章 冒雨送葬

~~~

長樂宮,華昭易容的竇太后遙遙目送著一隊人馬在雷雨中啟程,前行,心裡同情地亂想:桓帝的老臣們要遭罪了。

按竇妙的話說就是他生前不讓人日子好過,死了也不讓人安心。

幸好,無論怎麼折騰,這也是最後一次了。希望阿耀這個孝子年少的身體能夠挺住。

挺住了,說明他的身子骨好了許多。咱就要開始幫他淬體,洗髓伐骨,教導他修煉。

另準備有一場機緣送他,算是還了他曾經送我煉妖壺的情意,也是要了結因果。

華昭最後望一眼還烏漆嘛黑的天空,甩袖背手回去翻閱竇妙以前的一些宮事記錄文牘。

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她當一天太后也為弟弟管理好一天皇宮。爸爸媽媽不在,我這個長姐只好如母的照顧他。

仔細辨認翻看那一張張言簡意賅記錄事件的竹片,紙片,絲絹布帛,她不禁撫胸喟然長嘆:

“民物唯艱。怪不得古人以文言文記錄事件,真是為了節約材料的書(刻)寫。

幸而我前世文言文過關,又很愛看繁體版本的書籍,不然,漫遊到古代位面就成了文盲。”

~~~

華耀領著人馬前行,忙忙叨叨一個半時辰,送葬隊伍終於在吉時到時準點在山陵前集合了。

山陵前面,太常令、太史令在太樂令指揮樂府敲鑼打鼓又擊鐘的音樂配合下念祭文,宣告先帝桓帝入地宮落葬。

十五個抬棺槨的大力士一步一個腳印,一步一個腳印的慢慢挪入地宮。

肅穆哀傷的音樂,帶孝的皇帝和宗室子弟們的泣咽,三個長公主的悲號、宮女們的哀呼形成了葬禮特有的氛圍。

朝臣們也是一個個的面目肅然凝重哀傷,在垂著眼皮想事情。

他們的心思全都不在先帝落葬、皇室悲痛的無關之事上。

袁司空一家子到底去了哪兒?一公、二卿、二郎中,三議郎,不知道多少個五軍營的兵士和羽林虎賁郎衛,怎麼一個也不見?

昨晚的兵士們可沒有一個進入皇宮。且聚眾在宮門鬧事的大將軍也只是降職罷了。

兵士們反倒以護衛皇宮和陛下的藉口而被嘉獎。不僅兵士有賞金可拿,士官們還官升了一級。

他們仔細尋思,雖然感嘆小皇帝的處事手腕有理有節,但是放過了大將軍始終是一隱患。

不過,這些與袁家應是無關。

昨晚除了南宮、北宮有亂,朱雀門外有動靜,但兩個將軍都是士人中的名流,雖對峙但剋制。城內的其他各處似乎沒有禍亂?

他們是失蹤?還是不敬先帝?不尊大漢?

喜歡漢末之我來了請大家收藏:()漢末之我來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