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陽殿,已經佈置成了後世大會堂的模式。
華耀已經虛位以待將至此奏對的大司馬、三公九卿、司隸校尉。
未時正,太傅陳蕃、太尉李膺、司徒胡廣、司空劉鯈、大司馬劉寵、驃騎將軍竇武、車騎將軍張奐…
少府許訓、大司農劉寬、大鴻臚橋玄、宗正劉祖、光祿勳劉瑜、廷尉劉驍、衛尉皇甫規、太常劉洪、太僕徐徵,尚書令荀悅、司隸校尉陽球,前後腳進入大殿。
少府許訓原本是太常,兩個月前由大將軍提議調任,而太常劉洪也是大將軍提議提拔。
華耀對劉洪比較熟悉,著名的天文曆法學家,又是數學家,發明了算盤的算聖。
見眾臣進殿,他站起來迎接,看著張讓、左豐等小黃門躬身迎接並抬手做請的姿勢,“各位大人請就座。”
眾臣紛紛在胡凳上入座,得此待遇心裡如何不知道,面上都是萬分感動:“謝陛下隆恩!”
華耀待大家坐好,方於最後就座,並開始發言:
“朕召諸卿不為別的,詢問兩件事情,希望諸卿不吝賜教,為朕解惑。”
陳蕃首先站起來表態:“不知陛下何問?老臣定知無不言。”
華耀抬手下壓,請道:“太傅請坐下回答。”
“朕雖自幼在封地長大,不曾遠行,卻也見過許多的流民。
他們的悽慘也不必朕再來多描述,相信諸卿見得的比朕更甚。
朕想問,百姓常年辛勤耕種不敢有絲毫懈怠,為何還食不果腹,無立錐之地。
而世家豪強卻是田連阡陌,倉裡的糧谷或黴爛或喂碩鼠,各級官吏更是橫徵暴斂。
萬千百姓已經苦不堪言,咱們的大漢因何至此?”
“這…”陳蕃望一眼上面的皇帝陛下,又看左邊的驃騎將軍,右邊的太尉,有些猶豫…不知是否應該回答,回答的分寸又如何掌握。
皇帝的問題這次是直指核心弊端,那就是整個封建歷史都不能避免的土地兼併、吏治敗壞。
這麼重要的問題,朝堂上的老狐狸們又怎麼可能看不清楚。只是因為他們是得利方,既無心又無力去改變。
眾大臣面上都神色淡然,心裡也波瀾不驚。他們其實對於皇帝要問什麼基本上心裡有數。
陳蕃沉吟一番之後,還是決定稟持良心直言,得罪了世家豪強就得罪了。若是以後真解決這個大問題,他也能青史流芳。
“陛下所說的問題,實乃大漢如今面臨的根本問題。
只是土地兼併由來已久,朝廷想要強制收回大量土地,恐怕會造成世家豪強的反叛。因而引發大規模的動亂。此事應當徐徐圖之,不能操之過急。”
“太傅說的沒錯,而今陛下還需先下詔,嚴禁惡意兼併土地!”太尉李膺不愧是陳蕃的好朋友,更是個耿直敢言之人。
陽球此時也站起來插言:“如今各地官員貪汙受賄成風,若此風不制止,其危害不下於土地兼併。請陛下立即下詔,清查吏治。”
大司馬劉寵不負為宗室子弟,也站起來積極發言:“陛下,抑制土地兼併的同時當清查人口。
懲治貪官汙吏的同時也就有收回土地為官田的契機,這兩件事皆為極度棘手之事。
文略當有武濟,必須在軍事上準備好鎮壓不法、反叛。
各地清查人口、土地、貪官汙吏時,老臣建議驃騎將軍、車騎將軍率精銳以鎮。”
華耀一拍書案,激動而起,懇切讚道:“大司馬老成之言。”
“不過,朕覺得不能十三州同時徹查,咱們先從司隸開始。然後河北,再三輔,再荊州、揚州,豫州、益州…等以此類推。”
“諸卿認為妥否?”
眾臣心裡各有小九九,但此時都不免佩服皇帝並不急功近利,齊聲讚道:“陛下聖明。”
華耀掃視一眼下面的群臣,逼人的氣勢攀升,然後又灑然哂笑一聲,出其不意道:
“朕知道諸卿後面都有家族,莊園裡也隱著不少人口。”
“嗯~這是指責還是點撥?”眾臣不知皇帝何故忽然轉了話題到自己等人身上,心裡發毛,不由面面相覷。
“爾等不必緊張。諸卿乃大漢股肱之臣,朕對各位沒有惡意。但朕又想清查大漢的土地、人口。”
眾臣嘴上默默無言,心裡卻在瘋狂吐槽:那陛下到底意欲何為?兼併土地最多的應當是汝等劉氏一族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