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在他之前,荀爽已經接到了洛陽任侍中的詔書。
他是有所準備的,因為前日有收到大兄的信件,知道了陛下召他入仕之事。
“叔,棐兄呢?”荀彧很不理解,荀氏族中比自己年長,合適的人多矣,何以陛下召自己去伴讀。
“他…”荀爽看著侄兒失笑,“他不如彧、攸多矣。陛下肯定是沒有聽到過他的名聲。”
“難道吾和攸已有名麼?”荀彧知道叔父說笑,還是嘟囔一句。
“呵呵呵…”荀爽知道侄子年幼聰慧,且不喜出去交際。
於是,他安慰侄子、侄孫和有些不安的戲平兄弟倆道:“汝等皆為聰明之人,多接觸外界乃善事。
此次,應陛下所召,能夠去見識一番洛陽,去認識咱們大漢的少年天子更是幸事。”
“吾可是聞說了陛下不少的資訊。他僅十二歲,聞說也是聰明非凡、學識不淺之輩。爾等當與天子多學習,萬不可自視甚高。”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喏!”幾人見到叔(叔祖、先生)說的鄭重,便也鄭重應喏。
“根據得來的資訊看,這位少年天子是一個難得的勤勉之人。大漢雖有望中興,但天子現下的處境也不容樂觀。
天子無父,母族不顯,獨自一人入洛陽,以外藩身份登基為帝,可以說在朝堂內外皆無半點根基。
縱使他有雄心壯志,只怕在宦官和外戚把持朝政大權的情況下,也難有所作為。”
“是啊!陛下猶年少,方十二歲,比吾亦小了二歲,可一國重擔已經在他稚嫩的肩膀上了。”
戲平想著自己失去父母親,拖著年幼的弟弟求生都艱難,於是感同深受的對失父,又肩擔重任的小皇帝抱以深刻的同情。
荀爽大力拍拍戲平的肩膀,安慰道:“志舉莫傷感,這次是汝與志才的機遇。”
他雖說可以照顧這兄弟倆,但不是長久之計。戲平雖聰慧有學識,可是才十四歲,到底年幼。
到他能夠舉孝廉之時至少也還要六年時間。讀書、養他自己和養弟弟,這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而且,兄弟倆的身體皆病弱,日常需要好生進補。荀爽是沒有辦法為他們進補、調養身體的。
他們兄弟倆去了皇宮,不論怎看,生活、讀書、治病、日常調養身體,皆能一齊解決了。
戲平臉上尷尬,眼含憂慮道:“吾擔心與志才去伴讀,會拖累了陛下。畢竟,吾兄弟倆的情況…”
荀爽知道戲平的憂心,笑著寬慰:“汝不必憂心。陛下知道汝的情況,他欣賞汝。
再者,天子下了詔書,吾等必須奉詔。否則,以後如何處世。”
“嗯。”旁聽的幾人都點頭。
~~~
他們這裡在聊天子,族學裡鍾繇和陳群等一眾訊息靈通的學子也在聊天子,聊朝堂天下。
“自和帝以來,宦官、外戚輪流把持朝政。他們爭權奪利,弄得朝堂烏煙瘴氣。
更使得大漢這幾十年裡政治昏暗,民生凋敝,軍備鬆弛。
內有貪官汙吏橫行不法,外有周邊異族環伺劫掠。如此情勢,大漢真的是危機四伏。”
鍾繇此番話落,引得眾人紛紛拍手叫好。
“元常字字珠璣,使人深思。而今先帝已入土為安,陛下也改元上朝,代表我大漢又重新開始了腳步向前走。
我等學子應當堅決支援天子的各項詔命,跟隨天子帶頭邁動的腳步,齊心協力讓大漢恢復明章之時的威榮,更甚者,超越先輩,打造一個全新的大漢。”
陳群聲情並茂,鏗鏘有力的一番燃血之語引起了年輕學士的熱烈共鳴。
大漢天下,哪個兒郎不憧憬跟隨一個如孝武帝般英明神武的天子去,實現自己的一腔抱負呢?
“走,吾等回去收拾些行李包袱,明日一早赴洛陽參加考核。”
喜歡漢末之我來了請大家收藏:()漢末之我來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