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封建王朝的變法者和執法者都難以能夠有好下場,特別是酷吏。
陽球對於皇帝能夠替他考慮身後名聲之事而感動。
隨即躬身一禮,辭正義嚴道:“陛下對臣的愛護之意,臣銘感於心,只貪官不除,腐敗不治,恐國家難安也!
臣寧可粉身碎骨,也得制止貪婪之風,維護國法之威!”
陽球與商秧、韓非子等諸多有志之士一樣,寧願為理想而死。
皇帝給了他信任,權力,他感於這份知遇之恩,既然已定心效忠天子,那又何懼身後罵名?
總之,在那個動亂的夜晚,他就想過,若新君有能力,有眼光提拔他任司隸校尉,他成為天子的手中利劍,做一名一往無前的孤臣。
華耀看陽球的神色,知道歷史上所有的有志之士,皆是心思堅定之輩,也可說是心有執念之人。
想了想,華耀提議道:“陽卿既以定志,朕也不便多勸。
不過,卿還是多保重自己,千萬記得留著有用之身,待大漢國力強些,收拾了四方諸夷,與朕合力變法。
咱們君臣合力抑定一部可傳萬世之法,至少得保大漢千年。”
華耀目光灼灼,看著陽球,凝聲問道:“卿可有此志乎?”
“有!”陽球的目光比華耀的更灼人。
“臣、謹遵聖命。”
“哈哈哈…”華耀大笑,伸出右手去…
陽球看著面前,陛下稚嫩卻修長勻稱、已可見力度的手掌,靈犀忽至,右手伸出握上去。
“陽卿,方正同志,咱們此乃為大漢萬年而行握手之禮。”
“是,陛下。華耀同志,臣也為大漢萬年而與君行握手之禮。”
“好!”華耀握著陽球的手緊了緊,左手大力拍拍他的肩膀,喟嘆一句:“吾道不孤也!”
“是,臣之道,也不孤也!”陽球熱血沸騰,激動的眼含熱淚。
華耀與他,君臣對視,皆眼有淚光而神誠笑真。
“陽卿,這次查抄的土地全部歸入皇莊。
朕明年要試種幾樣新的高產作物,至於錢糧,七成走明帳,充入國庫,剩餘二成用於擴充套件探事司,一成朕另有他用。”
“喏!”陽球能想到陛下的他用,畢竟皇帝請了幾個伴讀,其中有幾個孤兒,得養著他們長大。
而至於探事司,在他的權力管轄之下,當然是錢糧越充足越好辦事情。
擴充套件探事司,也是應有之義。否則,情報從何而來。
這次若不是兩個大宦官幫忙,引起其他派系的勢力反咬,且抓不到那麼多的不法之徒。
陛下居於深宮,對於天下民情,百官態勢,需要一雙雙利眼幫助他監察。
華耀與陽球說完正事,喚入張讓,吩咐:“傳令尚書檯擬詔,對這次整頓吏治行動中的陽卿,司隸衙門上下一應的有功官吏,依律給予嘉獎。”
“喏!”張讓領命,轉身快步離去。
“臣謝陛下賞賜,也帶屬下謝過陛下。”
陽球先躬身行禮道謝,然後婉轉勸道:“臣等為陛下效勞,為國效力,乃屬臣子本分,賞賜是不是…不必了?”
“陽卿不必推辭。有功當賞,有過當罰。爾等辛苦,朕賜些財物以示嘉獎,應有之義。
若謝朕,望卿與屬下以後兢兢業業辦差事便是!”
“是。既如此,臣以及臣帶屬下再謝陛下賞賜。”
此時,一個小黃門進來稟道:“陛下,東平劉磐、涿縣劉備、南陽黃忠、會稽朱雋、吳郡孫堅、譙縣曹操、武威賈詡、隴右李儒、金城韓遂、扶風馬騰等人已經到了宣明殿,陛下召見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