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要慢慢培植自己的班底,不可能讓世家士族的重臣,或者外戚安排了所有府衙的缺員。
上次竇武推薦的二十位士子名單,華耀只批准了兩名,一個叫賈琮,一個叫韓馥。
因為這兩個已經有個當官的經歷,不需要考。
其他的舉了孝廉的,他都下達了通知,讓他們參加朝廷的考核。
“陛下,這些是臣等選出的前五十名學子。
臣手上五份,太尉手上五紛,司徒手上,祭酒手上,議郎手上,每人手上都是五份…請陛下再次審閱,定下最終名次。”
太傅陳蕃畢恭畢敬地呈上竹簡,又一一對後面三位同僚的手上指過去介紹。
他和另外的這些閱卷者們,此刻的神情可比以往恭敬了太多。
為什麼會這樣?
他們這些人,有一個算一個都是大漢的大儒名士。為什麼對個少年天子變了態度?
呵呵…當然是被華耀所折服。
華耀跟著三位侍講學經學了半個月多一天,十六天,除開啟蒙書不算數,四書六經,背得那是滾瓜爛熟,而且解經也解得像模像樣、有理有據。
經過楊賜、劉寬、張濟三位侍講和十位伴讀的宣傳,整個洛陽城也都知道了陛下過目不忘,過耳成誦,乃天資不凡的博學強識之士。
“放下吧!”華耀挪開奏章,指著空了的書案道。
看著面前的五十份竹簡,他笑道:“諸卿辛苦,至於其餘學子今日的經學名次,就勞煩卿家們商議取定。”
“諾!”
太傅、太尉等人躬身一禮後方退出大殿。
華耀開始對書案上的五十份竹簡進行審閱,若是隻借聖人言而說套話空話,他便拎出來放一邊。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雖然大多數學子都是假大空的清談理想主義者,但有些學子的新奇見解、博聞多識還是讓他感覺大受裨益。
良久之後,華耀放下最後一份竹簡,伸個懶腰感嘆道:“(他老子的)都是人才,就看將他們放在什麼位置了。”
當皇帝跟當老闆一樣,要會識人、用人。
識人的本事,華耀欠缺的很。只能靠那點歷史知識幫忙。
用人嘛,他知道應當人盡其才,恩威並施。
張讓則在一旁諂媚,殷勤的拍馬屁道:“英明如陛下者,不說後無來者,至少應是前無古人。
這些學子能夠得遇陛下,不知是他們的祖上積德了多少代,才有瞭如今的福分。”
“呵呵~”華耀對著張讓呵呵諷刺一笑,批評道:“拍馬屁都不會拍,說的太浮誇了。朕如今才多少年紀,又有多少閱歷、見識?”
“還前無古人?你可太小看古人了。朕要向古人學的東西還多著呢!”
華耀說到這裡,語氣已然有些冷凜,“你呀,對古人少了些敬畏、感激,他們都是先輩,這可不是好事,以後得改了。知道嗎?”
“是,陛下!奴婢一定改!”張讓額頭冷汗直冒。陛下越來越有威嚴。
華耀點頭,揭過此節不提。
轉而對著攤開的一份份竹簡考量良久,不能只憑學識,得結合策論,學子的出身、背景,他們以後的發展,應該安排到什麼位置,才會讓各方都基本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