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辦法,韓文節胸無大志,袁本初現在是胸懷天下,兩者一比較,自然是高下立判,所以也就沒什麼好說的,只是冀州的耿武和關純則是看不爽袁本初發起叛亂,結果就被顏良文醜給滅掉了。
從那一刻起,冀州也就換了主人,改姓袁了。
幽州公孫伯圭則是和劉伯安分出了勝負,要說治理,劉伯安確實有一套,不過論起領兵作戰那就簡直是戰五渣了,領著數萬大軍包圍了公孫伯圭的治所。
公孫伯圭二話沒說帶著自己的五千白馬義從就是一次沖陣,加上劉伯安的手下大都以安撫為主,戰鬥力實在是不強,但是也有些戰鬥力,只是這劉伯安的天賦太差,經驗又不足,沒說的,被公孫伯圭殺的大敗,被人一路平推,直接破了治所,然後結果就是,劉伯安,卒。
幽州也就改姓了公孫,至於遼東遼西,那都是姓公孫,在說了,山高水遠,也就沒多少人在意了。
不過公孫伯圭做錯了一件事,那就是殺了劉伯安這個朝廷宗室,劉伯安在幽州還是很有威望的,公孫伯圭擅自將劉伯安殺了,他治所下的人就不樂意了,然後就開始反對公孫伯圭。
要說公孫伯圭也是個暴脾氣,直接就是以暴制暴,以殺止殺了,然後名聲也就開始壞了下去,而且劉伯安的安撫確實是起了不小的作用的,甚至有些烏丸頭領知道劉伯安被殺帶著人馬便是跑到幽州,說是要給劉伯安報仇。
總之就是公孫伯圭殺了劉伯安之後開始脾氣更暴躁,不得民心了。
荊州的劉景升和孫文臺則是大戰了一場,孫文臺仗著自己武功高,帶著自己的兄弟沖陣,結果殺得太深,被劉景升大將黃祖埋伏了,萬箭齊發,生生被射死,也算是應了那句誓言,萬箭穿心而死。
剛而易折,本是江東猛虎的孫文臺卻死在了黃祖的手中,江東沒了領頭的,孫文臺之子孫伯符還小,劉景升也就沒多做殺戮,殺了賊首他就已經是滿足了,孫策孤兒寡母,他也就沒有多做追究。
江東的殘餘勢力被在豫州的袁公路直接吞下,一時間也是實力大漲,然後就順手吃了豫州,豫州也就換了主人,劉景升吃了個啞巴虧也就看袁公路不爽了。
兩方也是開始大大小小的摩擦,當然同為宗親的劉正禮則是跑到了曲阿,沒辦法,他打不過袁公路啊,所以只能跑路了。
揚州的王景興和當地的豪族嚴白虎則是一直在打架,勢力錯綜複雜,一時之間也是難分勝負。
徐州的陶恭祖還在混吃等死,等著個有緣人來接受自己的遺産,好給自己的子孫留下一份好一些的家業。
交州計程車威彥則是偏僻過頭了,也就沒什麼人去管他了,也就老老實實的做他的土皇帝。
幷州的張稚叔和黑山黃巾則是打的火熱,黑山黃巾雖然也叫黃巾,但是和青州黃巾算是兩個不同的種類,青州黃巾大都是清苦人家,沒什麼壞心思,當黃巾則是純屬無奈,被逼上了絕路。
而黑山黃巾則不一樣了,有許多人是為了錢財,這才落草為寇,所以黑山黃巾和青州黃巾的風評也就不一樣了。
涼州北部的馬壽成和韓文約又掐了起來,一個是官,另一個是匪,兩方打起來也是自然的事情,而且這兩位也算是冤家,一直在打架,一直在和好。
益州的劉君郎已經去世了,現在的益州牧則是他的兒子劉季玉擔任,劉季玉有點廢,派張公祺平定漢中,漢中是平了,然後張公祺毀了棧道,兩邊不通,然後張公祺就自立了,沒了路,出兵討伐都成了問題,於是劉季玉失去了興趣,你不打我我也就不打你,我們和平相處算了,頂多就摩擦摩擦,益州文武也是醉了,碰上了個疲軟的主公,也就只能打打醬油了。
至於西涼軍那邊則是暗流湧動,看不爽董仲穎的人是越來越多了,而且西涼軍也是開始大肆的殺戮,搶奪,名聲也是開始大降,雖然說原來也不太多,但是好歹還有些。
總之現在的董仲穎已經不是當年豪放的董仲穎了,現在的董仲穎只是一個顧著自己享福,不想其它的死胖子了。而西涼軍也不是當年那個縱橫不敗的鐵軍了。
董仲穎的好日子大概也是享受不了多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