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了王端的計劃,方誌平心思電轉,分析王端的目的是什麼。這麼積極殺賊的,他可從來沒有遇到過。似乎他又明白王端是為了什麼,只是不敢去證實罷了。
“此時也要請監軍王公公來商議。”方誌平也是深諳官場規則的人,如果真發生什麼,最好讓王谷豐來分擔一些責任。
等太監王谷豐、韓九唯,文官衛廷玉、寧方正,武官周撫鋒,鄉勇首領齊開來、鄭順等人到齊,王端將南下的計劃說給眾人聽。
周撫鋒挺著個將軍肚站起來,率先說道:“不是俺老周不南下,到現在也沒有把應允的兵甲糧草撥付下來,如果強行驅趕兵丁南下,會鬧出兵變的!”
你個蠹蟲,王端在心裡罵了一句,說道:“不如這樣,諸位且先在這裡等候糧草,由我保安軍先行南下,算是做前鋒。”
“那俺老周沒意見。”周撫鋒自行坐下,看了坐在首位的監軍太監王谷豐一眼。
王谷豐伸出肥白的雙手請王端坐下,然後用太監特有的嗓音說道:“王大帥憂心王事,咱家沒有不應許的,只是行軍所需的錢糧物資……唉,一時半會也籌集不齊。”
“不用公公出一分錢,”王端依舊站著說道,“我部南下時已經帶足了物資。”他又看向兩個鄉勇首領,“如果鄉勇願意南下,在下願意為他們支付錢糧。”
齊開來和鄭順面面相覷,他們只是來打醬油的,鄉勇是不願意外出作戰的,只要匪賊打不到他們家門口就跟他們無關!
王端的話也讓方誌平、王谷豐等人很是不滿,這算怎麼回事,你剛剛進入官軍體系,就想著用銀彈拉幫結派?
見齊開來和鄭順婉拒了,王端打了個哈哈說道:“既然如此,那我部就先行南下。”
王谷豐和方誌平低語幾句,然後說道:“也好,王帥做先鋒,咱家會上奏皇爺,贊王帥之勇。這寧大人和韓老弟也跟著一起去吧,沿途需要跟地方縉紳打交道,由寧大人出面也比較方便。”
寧方正和小太監韓九唯算是保安軍的監軍了,王端自然不會拒絕。
等王端離開,王谷豐對方誌平說道:“咱家總覺得這人不安生,以後會給咱們帶來大麻煩!”
方誌平面帶微笑,輕捋鬍鬚:“初生牛犢不怕虎,也是好事,讓他們南下打幾仗就知道咱們的難處了。他有精兵良將又如何,打仗是要死人的,自有他心疼的時候!”
王端回到營地,正好劉建廷帶著兩個文員趕來。
劉建廷帶來了幾封文書,王端拆讀,一封是陸寧送來的,裡面說他最近分別去了沈丘和太和,為保安軍疏通關節。
信上寫道,沈丘和太和是無咎澤南面的兩個縣,隨著無咎澤人口增加,公會開始在周圍開墾荒地,這些田地分屬沈丘和太和。為了避免發生產權糾紛,陸寧已經去拜訪了兩地知縣,花錢買通了衙門胥吏。
王端問道:“能否找個理由佔據沈丘和太和兩座縣城?”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劉建廷想了想說道:“現在發兵佔據兩座縣城,實在師出無名,會讓官府認為我們賊性不改。縣官只是懸官,一人而已。常言說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真正決定兩縣歸屬的還是當地的縉紳士族。不如活動兩縣的縉紳士族,只要他們不與我們作對,縣官沒理由招惹我們。而且民不舉官不究,咱們開墾荒地,只要沒人站出來說地是他的,官府是不會管的。官府不說話,縣城以外的地界就可以任我軍行走。”
王端並不願意交接士族,他不會承認這些人的特權。
“劉二哥,兄弟我今天把實話說給你聽吧。”王端推心置腹地說道,“你該理解我要幹什麼,也該知道我在旗山澤時就推行攤丁入畝,按畝納稅。咱們的政策如何,這些士族會贊同嗎?”
劉建廷嚴肅說道:“何止是按畝納稅,會主又廢除奴籍,這兩個政策是要他們的命啊!佃田收租,飯來張口也;役使奴婢,衣來伸手也。這才是縉紳士族!這些人不能聯合,但現在也不能得罪。且不可認為他們只是縣下的小地主,他們中可有人能手眼通天。治理天下是離不開讀書人的,而我們還沒有培養出人才。要麼等人才足夠了再擴張勢力,強令他們接受我們的政策,要麼就暫時求全,先拉攏他們。天下局勢擺在這裡,我不進一步,其他人就進兩步,此消彼長,後果不堪設想。此時就需要安撫士族,暫時承認他們的特權,不讓他們與我們為敵。”
王端笑著同意,只要有一個劉建廷同意自己的政策,以後就會有無數個劉建廷追隨自己。
“劉兄知我,就由你回覆吧。”
王端再拆讀第二封信,是由亳州發來的,寫了兩件事。一是土賊袁時中在宿州、靈璧發動起義,再度壯大,現在已經北上移動到蕭縣、碭山境內。
劉建廷道:“袁時中沒有攻打縣城,而是裹挾農民北上,似乎想渡河進入山東。但山東有劉澤清,督師侯恂在開封北岸,官兵羅列黃河北面,雖然不敢渡河救援開封,但抵擋袁時中是足夠的。如果袁時中不敢渡河,很可能會走歸德去投靠李自成。”
“有沒有這種可能?”王端問道,“咱們為什麼不招降袁時中?”
劉建廷一愣,畢竟和袁時中打過兩仗,他會投效保安軍?
劉建廷拿不定注意,“或許可以一試吧。還有,張懋爵在亳州待不下去了,希望咱們護送他去宿州。朝廷任命的知州很快就會到來,聽說是從鳳陽提調的。”
王端有些貪得無厭地問道:“能趁機拿下宿州嗎?”
劉建廷不同意,“我軍實力有限,守衛亳州還感到有些吃力,實在拿不出軍隊去佔據宿州。再說,我軍佔據宿州也會引起鳳陽不快,不如招募一些災民回來安置,還能趕上秋種。”
第三封信上說左輪手槍的金屬殼子彈已經制作出來了,詢問是否送到軍中。
“每天可以生產多少粒子彈?”
劉建廷回答:“這子彈是用人工壓鑄銅水而成,每天可以壓鑄一千多粒,只是新式藥和底火產量跟不上,一個月也就生產一百多粒。”他又勸說道,“轉輪手槍雖然是神兵利器,但我們並不能自行製作,而且射程太近,不是急需,暫時不必耗費人力去擴大生產。當下還是製作顆粒火藥為主,滿足一萬支火槍需求。”
王端將這幾封信放下,遺憾的是其中沒有自己妻妾的信件。
喜歡人在大明有事燒紙請大家收藏:()人在大明有事燒紙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