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65章 賈璉談文官集團

噝!

話雖如此,可史家雙侯和王氏旁支依舊忍不住倒吸一口涼氣。

賈璉說什麼猜測,這事十有七八就是真的。

“璉兒,這可是掉腦袋的大事啊,暗中分配科舉錄取名額,難道那些文官膽子大到這等地步?”

史老三是個粗人,卻也知曉操作科舉錄取名額的罪有多嚴重。

“誰說他們暗自分陪錄取名額了?”

賈璉淡笑道:“大家不妨想想,這監考的考官都是什麼人?都是文官,咱們習武的,只要有人練武,打眼一看就知道是誰家的,是什麼路子,你們說文人看不出來自己出身的書院的學子的文風?”

“你們再想一想,這些同一個書院出身的人會不會抱團在一起,就如同我們勳貴集團一樣?我們勳貴有開國勳貴和太宗一脈的勳貴,雖然我們平時不和,但是若是文官集團欺負上來,我們是不是會抱團在一起?”

“同樣,那些各自書院出身的文官,雖然平時也不和,但若是我們真的動了他們的利益,恐怕這些人也會抱團在一起。”

史鼐驚訝道:“這麼說,科舉的錄取名額,基本上都已經被各大書院給定下來了?還不允許我們勳貴集團插入?”

賈璉搖了搖頭,說道:“何止是不允許我們勳貴插入,就連皇上和皇家想要插一手,恐怕都會受到文官集團的反擊。”

“有這麼嚴重?”三人有些懷疑。

賈璉見狀繼續說道;“你們不要以為文官集團現在地位沒有咱們勳貴高,就小看了他們,咱們勳貴有多少人,無非就是一些公侯之家,往多了說也不過是一百餘家,可文官集團有多少,你們知道嗎?”

“從內閣到六部,再到翰林,最後每三年就會出一百餘位進士,想想這個人數。”

“另外就是文官集團對權力的壟斷有兩種,第一是透過同鄉,同年等人際關係編織利益網,利用這種關係不斷繁殖,進而壟斷大量關鍵部門和機構的領導權,架空皇權。第二就是利用這種關係網,透過御史言官發出聲音,形成輿論,逼迫皇權讓步說白了就是兩個字,朋黨。”

“就說現在,所有人都在說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可是讀書真的就高人一等?”

史鼎聞言不屑的說道:“高個屁,不過是一群讀書人自吹自擂罷了。”

賈璉點了點頭,說道:“可現在世人就覺得這句話是真理,不光讀書人和百姓這樣認為,就連咱們勳貴和皇家都有不少的人是這樣認為的,可見文官集團發出的聲音已經成為了真理。”

“等大家習慣了這種聲音,那以後文官集團說出的話甚至要比聖旨還要管用。”

“就好比現在,皇上無論是政事還是軍事,都要詢問內閣和六部,你們覺得那群讀書人有多少懂軍事的?可為什麼皇上還要詢問他們呢?無他,習慣了罷了!”

“皇上已經習慣了詢問他們,這就是文官集團的進步,等以後內閣的地位穩固了,那恐怕還會再一步伸手要權利,比如說文官管轄武將,文官控制武將,文官控制軍隊,也不是不可能。”

賈璉說的其實就是宋明的事情。

宋朝的時候,文官集團甚至連皇帝的聖旨都可以駁回,相比於其他朝代來說,宋朝權力的制衡極其特別,其他朝代大多是削弱相權,加強皇權,而宋朝在分化相權同時也制約了皇權。宋朝透過設立參知政事、樞密院等來分化宰相的職權。

宰相是士大夫的最高政治代表,在宋朝時,立法權和決策權掌握在皇帝手中,行政權由宰相掌握,皇帝不能隨意侵犯宰相的行政權,同時宰相也不能剝奪皇帝的立法權和決策權。宋朝計程車大夫與皇帝共治就是透過這種形式得以實施的。

宋朝時皇帝的命令以詔敕的形式下發到地方,但是皇帝的詔敕上必須要有宰相的副署號令,沒有得到宰相的同意皇帝是無法向地方下發詔敕。因此,宋朝時候的宰相能夠過問皇帝下發的一切事務,宋仁宗在安葬其親生母親李宸妃時就曾說“宰相,事無內外,無不干預”。

除此以外,早在宋太祖時期就形成了一個慣例,不殺大臣言事官。這個慣例限制了皇帝對於大臣的處置權,減少了士大夫在參與政事時的後顧之憂,加強了士大夫們在參與政治時的勇氣。由此可見宋朝時宰相對皇帝的限制是有法可依的。

但也是這個本不是規矩的行為,更是讓文官說成了祖制和管理。

就為了這個祖制和慣例,宋朝的所有的奸臣就沒有一個是被刑法處理的。

而到了明朝,文官集團在土木堡之變之後,就整個的開始膨脹了、同時,明朝極其完善成熟的科舉制度也為文官集團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生力軍,後浪推著前浪,生生不息。從中央到地方,權利基本都集中到文官集團手裡。誰來阻擋?勳貴?不行,土木堡之變時就玩殘了。宗室?不行,皇帝自己都信不過,武將,就甭指望了,猛如戚繼光,見到張居正還得稱自己為:門下走狗.武將集團已經被文官打掉了脊樑。宗室基本就是當豬養的,皇帝還指著文官監控皇室呢。皇帝們左思右想,於是有了司禮監,有了宦官集團,王振,劉瑾,魏忠賢,個個名標青史啊。但宦官集團不管是論體量;論人數;論謀略跟文官集團根本不是一個級別,只能爭一時之瑜亮。遠不如文官集團籌謀長遠。

為了反抗文官專制,嘉靖皇帝從即位起就與之作鬥爭,無奈身單力薄,無論是讓嚴嵩鬥垮夏言,還是讓徐玠幹掉嚴嵩,都改變不了朝堂之上遍佈文官的局面。嘉靖皇帝之後,再也沒有皇權對文官能對抗了。即便是聰明萬曆皇帝,因為文官肆意干涉皇帝繼承人問題,而皇帝無能為力,於是就消極怠工,二十多年不上朝。

文官集團與皇帝鬥,與宦官鬥,與武將鬥,生命不息戰鬥不止。到最後鬥別人已經沒有激情了,開始跟自己鬥,文官黨爭,齊黨,浙黨。閩黨等,各個黨派真是爭奇鬥豔,各領風騷啊,遼東女真叛亂,文官說:小小蠻夷,不足無慮,哪有文章大義重要,不管接著鬥。河南陝西農民起義?文官又說:沒文化的刁民,能成什麼大事,不管,繼續鬥。於是各地都在打仗,而文官在自己鬥自己,鬥著鬥著,把大明鬥亡國了,皇帝鬥上吊了。

沒事,咱換頂帽子,換個髮型,再來下半場!

不是現在的文官集團想要這樣,而是文官集團不斷的索取利益所造成的,到時候只要有一個奸臣出現,那可能整個文官集團就爛透了。

聽到賈璉的話,史鼐、史鼎以及王家的人都是被驚住了。

原來文官集團居然如此的恐怖?

喜歡從紅樓開始拯救名著請大家收藏:()從紅樓開始拯救名著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