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賣花女三十二

徐錫麟(1873年12月17日1907年7月7日),字伯蓀,號光漢子,浙江紹興府山陰東浦鎮人。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

1901年任紹興府學堂教師,後升副監督。1903年應鄉試,名列副榜。同年以參觀大阪博覽會名義赴日本,於東京結識陶成章、龔寶銓,積極參加營救因反清入獄的章炳麟的活動。回國後先在紹興創設書局,傳播新譯書報,宣傳反清革命。1904年在上海加入光復會。1905年在紹興創立體育會,後又創立大通學堂,規定入校學生均為光復會會員,參加兵操訓練。同年冬赴日本學軍,因患眼疾未能如願。1906年歸國,赴安徽任武備學堂副總辦、安徽巡警學堂會辦。

1907年7月6日,徐錫麟在安慶刺殺安徽巡撫恩銘,率領學生軍起義,攻佔軍械所,激戰4小時,失敗被捕,次日慷慨就義。

人物生平

思想轉變

清穆宗同治十二年(1873)12月17日,出生在浙江紹興東浦的一個名門望族。其父徐鳳鳴秀才出身,當過縣吏,家有田地百餘畝,在紹興城裡開有“天生綢莊“和“泰生油棧“兩家商鋪,是當地頗有聲望計程車紳。

清德宗光緒二十七年(1901),徐錫麟出任紹興府學校算學講師,得到知府重用,後升為副監督。

光緒二十九年(1903),赴日本參觀大阪博覽會,會中竟有中國古鐘在展,徐錫麟憤感列強欺中國太甚。不久結識陶成章、鈕永建等,在他們影響下,徐錫麟思想發生了巨大轉變,逐漸放棄對清政府的希望,棄改良而從革命。當時,“《蘇報》案“事起,日本留學生群起反對,徐錫麟也慷慨解囊,積極參與營救章炳麟。

建設學堂

光緒三十一年(1905)9月23日,由徐錫麟、陶成章等光復會成員創辦的紹興大通學堂開學。光復會成立後,主張以暗殺、暴動為手段進行革命。為了培訓其成員,陶成章、龔寶銓、徐錫麟等在浙江紹興城內擇地辦學,推徐錫麟為監督,黃怡為校長。招收來自金華、處州、紹興各府的會黨成員,對他們進行短期的革命教育和軍事訓練,以培訓革命骨幹。並擬定規約“凡本學堂卒業者,即受本學校辦事人之節制;本學校學生,鹹為光復會會友“。

大通學堂只設體操專修科,分特別、普通兩班。特別班是會黨志士;普通班一部分是會黨成員,一部分是進步青年,兩班所授課程主要是兵式體操和器械體操。此外,也酌情兼授國語、英語、日語、教育學、倫理、算術、地理、生物、圖畫等課程。學生畢業後,由清廷發給文憑,而在文憑的背面,學校則記上革命組織的暗號。學校大廳懸一聯雲“十年教訓,君於成軍,溯數千年祖雨宗風,再造英雄于越地“;下聯雲“九世復仇,春秋之義,願爾多士修鱗養爪,毋忘寇盜滿中原“。

入光復會

光緒三十年(1904)冬,徐錫麟因事過上海,得遇蔡元培、陶成章,首批加入光復會,後成為光復會的主要領導人之一。回紹興後,徐錫麟創辦了大通學堂,羅致少年英俊,教以軍法紀律,為革命培養人才。他還積極結交各地會黨,甚至延請他們為學校教練。不久,徐錫麟借北上聯絡大盜馮麟閣之機,出山海關,過吉林、奉天,走西北邊疆,檢視了山川形勢,並親見日、俄在中國疆土上張狂角逐,憤憤不平,欲揮刀沙場“為國死“。

謀革命不易,為了達到反滿目的,徐錫麟等人逐漸產生了“以術傾清廷“的思想,他們打算以捐官之法,使光復會的成員學習軍事,乘機打入清廷內部,以掌握軍權。於是他向清廷捐了一道員頭銜,指分安徽候補。

謀刺恩銘

光緒三十一年(1905)冬,受紹興徐克丞資助和徐錫麟表叔、湖南巡撫俞廉三推薦,徐錫麟與馬宗漢、陳伯平各捐得官職,並被獲准前往日本學習陸軍。但到日本後,由於清廷駐日公使的阻撓,學習陸軍的計劃被破壞,無奈回國。

歸國後,徐錫麟等人又打算進一步打入官府,“藉權傾虜廷“。透過發動利用各方關係,徐錫麟謀得籌辦安慶陸軍小學之事。後因表叔俞廉三的推薦和徐錫麟本人的精明幹練,終於得到安徽巡撫恩銘重用,1906年冬季他到了安慶,向撫院落報到,恩銘接見後,派他為安徽巡警尹。他小心逢迎,拜恩銘為師,恩銘引為親信,又派他兼任巡警學堂會辦。徐錫麟食清廷之祿,卻時刻不改革命之志。

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2月,徐錫麟與秋瑾約定在皖、浙同時舉行反清武裝起義。起義原定7月19日舉行,因一會黨人員在上海被捕,招供出革命黨人的一些別名暗號,兩江總督端方電令恩銘拿辦。恩銘召徐錫麟計議,徐錫麟見自己別號在列,知事機迫人,遂決定於7月8日巡警學堂舉行畢業典禮時舉義。誰知恩銘這天有事,要求將畢業典禮提前兩天,無奈起義只得於6日舉行。外援不至,準備未周,起義堪憂。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1907年7月6日,光復會成員安徽巡警處會辦兼巡警學堂監督徐錫麟,在安慶刺殺安徽巡撫恩銘,率領學生軍起義,攻佔軍械所,激戰4小時,失敗被捕,慷慨就義。審訊時揮筆直書“蓄志排滿已十餘年矣,今日始達目的。本擬殺恩銘後,再殺端方、鐵良、良弼,為漢人復仇。“

1907年7月7日,徐錫麟被清廷殺於安慶撫院門前,心肝被挖,用於炒菜,時年35歲。

1903年,徐錫麟從日本回到紹興後,認識到革命應該從創辦學堂、培育人才入手,隨即在家鄉東浦創辦了一所新式學堂,併為學堂寫了一副對聯有熱心者可與共學,具誠意者得入斯堂。取上下聯各一字,命名為“熱誠學堂“。除文化課外,專門增設兵式體操課,進行軍事訓練。他在授課時,經常介紹時事政治,宣傳革命,激發學生愛國熱情。後來熱誠學堂一度成為紹興光復會的活動基地。

1904年,徐錫麟接受蔡元培的邀請加入了光復會。當時浙江各地的會黨十分活躍,在反清統治和“仇洋滅教“的鬥爭中顯示了巨大力量。但這些會黨各自為政,互不統屬。如何把分散的會黨組織、聯絡起來,引導到光復會組織中來,實現民主革命的大聯合,這是擺在光復會面前的重要課題。徐錫麟親自帶領幾名學生到各地會晤會黨首領。歷時兩月,徒步尋訪了嵊縣、諸暨、東陽、金華、縉雲等各地會黨,結識了竺紹康、王金髮等會黨首領,聯絡進步人士,發展會員,擴大了組織,使光復會成為浙江反清革命的領導核心。

1904年底,徐錫麟在與各地會黨聯絡中發現,雖然會黨眾多,也有一定勢力,但明顯素質偏低,要想聯合各派併發揮作用,必須加以培訓和教導。因此,萌生了創辦一所“武備學校“以培訓會黨骨幹的想法。1905年,徐錫麟說服富商許仲卿出資,創辦大通學堂,並邀請秋瑾來主持。紹興文史專家林文彪認為,大通學堂的創立,是辛亥革命史甚至是整個中國革命史上一個十分耀眼的閃光點,它的歷史貢獻可以與後來的黃浦軍校相媲美。而在徐錫麟等人的努力下,大通學堂成了當時的革命指揮中樞,徐錫麟也成了光復會的實際領袖之一。

1907年,光復會員徐錫麟.秋瑾領導了震驚中外的浙皖起義。起義雖然失敗了但是影響是巨大的,原因是它一方面刺殺的是清廷封疆大吏,位及巡撫的恩銘。一方面是它發動的地點在安慶,紹興,這些地區都是清王朝的重地。這次起義沉重的打擊了清朝統治,加速了立憲的程序,激勵革命黨人的鬥志,探索起義的新途徑。

喜歡國色芬芳請大家收藏:()國色芬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