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花子趙一 四十四

歷史評價

總評

嘉慶帝與他的父、祖相比,是一位既沒有政治膽略又缺乏革新精神,既沒有理政才能又缺乏勇於作為品格的平庸天子。“平庸“兩個字,是嘉慶帝的主要性格特點。嘉慶朝是清朝由盛轉衰的時代上承“勵精圖治、開拓疆宇、四徵不庭、揆文奮武“的“康乾盛世“,下啟鴉片戰爭、南京簽約、聯軍入京、帝后出逃的“道鹹衰世“。清朝社會的固有矛盾已經積累了180年,嘉慶皇帝扮演了大清帝國由極盛而轉為衰敗的歷史角色。

然而,嘉慶的平庸,並不是他的性情所致,而是歷史的必然,在乾隆晚期,清朝已經出現了衰敗的跡象,白蓮教的起義,再加上乾隆晚年舉辦壽宴過度的奢華,使得嘉慶初期國庫空虛,所以說乾隆實際上是留下了個爛攤子給嘉慶。

嘉慶皇帝的二十多年統治,就在這一日日抱怨、迷惑、痛苦、尷尬中過去了。二十多年間,雖然經常心灰意懶,但是他從來沒有放鬆過權柄,一直到去世前一天,還在不倦地處理政務。其實,這種勤奮已經成了一種慣性,成了一種“懶惰“著的勤奮。表面上,他一天到晚,一刻也不休息。實際上,他已經習慣於不動腦子,讓祖宗為自己動腦子。“體皇考之心為心,本皇考之治為治。“只要祖宗說過或做過的,他都依樣畫葫蘆地執行貫徹。

歷代評價

《清史稿》仁宗初逢訓政,恭謹無違。迨躬蒞萬幾,鋤奸登善。削平逋寇,捕治海盜,力握要樞,崇儉勤事,闢地移民,皆為治之大原也。詔令數下,諄切求言;而吁咈(迂腐)之風,未遽睹(立刻阻止)焉,是可嘅已。

《清實錄》上受天明命。協帝重華。天亶聰明。帝傳精一。承手付太平之後。徵躬備多福之原。懿鑠哉、生民以來未有之嘉會也。敬惟廿五年中。經緯萬端。蟠際兩大。垂千百王之模範。撫數萬裡之版圖。奠億兆人之家室。

沈頤之唯十五王飭躬讀書,剛明有戒,長在禁中,聲譽頗多。

沈興永第十五子永琰,度量豁達,相貌奇偉,皇上以類己最愛,中外屬望焉。

閔鍾顯姿容端重,稟性寬厚,故天下人心,屬望已久雲。

蕭一山嘉慶以後,武力不競,紀綱敗壞,教徒紛起,民不聊生。但仁宗之淳厚,宣宗之節儉,均有可稱。

費正清嘉慶帝認為,掐斷了和珅的庇護制網路結構的花朵,它的根株便會自然枯萎。但是,上層行政的改革不能醫治十九世紀官僚制度中根深蒂固的弊病。

閻崇年嘉慶的悲劇在於認為天下的問題都是由於和珅不好、百官不好造成的,而沒有從自身找責任,也沒有從制度挖根源。嘉慶在25年的皇帝生涯中,雖一件一件地解決乾隆盛世留下的危機,卻又一步一步地陷入更深的危機。乾隆朝盛世下的危機,到嘉慶朝更加深重。

張宏傑從親政初期的偉大,到謝幕時的尷尬,嘉慶的滑落曲線如此令人嘆息。他二十多年的統治,前面連著“康乾盛世“,緊接其後的,則是“鴉片戰爭“。正是在嘉慶皇帝的統治下,大清王朝完成了走向萬劫不復的衰敗的關鍵幾步。

李尚英顒琰是清朝入關後的第五代皇帝,是一位勤政圖治的守成君主。他親政後採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對於改變乾隆後期的種種弊政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沒有、也不可能從根本上扭轉清代中衰之勢。從顒琰個人來說,他始終開不出一個根治日趨嚴重的腐化和怠惰的藥方。他對西方殖民主義者的侵略雖有一定認識,但內部危機正在日趨嚴重的封建的古老國家,不可能真正有效地對付外來侵略者,此後只能沿著衰敗的道路滑下去。

陳連營嘉慶的守成思想既是時代造就的,它又對當時及以後的歷史產生了重要的影響,這種思想無疑是消極的。

李國榮嘉慶皇帝城府很深,他知道只要太上皇乾隆還活著,就動不了和珅,而且和珅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左右乾隆的旨意,弄不好反而於己不利,所以他韜光養晦,事事順從太上皇,不發表自己的見解,政事不做任何更張。

張玉芬由於清代社會各種矛盾更趨激化,社會積弊日深,致使嘉慶帝的改革並未能解決各種社會弊端。

牛創平為什麼能夠發生和珅這樣的案件……與乾隆時的許多制度、政策、社會和政府機制的嚴重弊端有關。而嘉慶與他的父親一樣,並未能認識這些缺陷,而使得這些弊端又在另外的一些人身上或其他的事情上不斷髮生,這正是歷史上一個值得深思研究的問題。

盧經嘉慶的策略當時確實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從根本上講,誅殺一個和珅,是無法解決封建專制統治制度的一切弊端的。

清史學家朱誠如綜覽嘉慶一朝政務之得失,從全域性看,嘉慶在處理清王朝當時面臨的兩大社會問題時,沒有抓住問題癥結之所在並傾全力加以解決。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崔瑞德《劍橋中國晚清史》嘉慶及道光兩朝的改革的第二個特點,是大肆宣揚減少宮廷浪費和重大消耗的節約開支活動。嘉慶帝終止了豪華的南方巡遊的傳統,而這正是他父親的統治的一個標誌。他想透過官方政策和以身作則來放慢中央國庫資財流出的速度,來改變貴族和官場成員中氾濫的懶散生活方式。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停止了邊疆省份省級官員的每年貢奉,皇袍也被人頌揚地說上面打了補丁。可是,這些改變不論在京師地區的滿洲貴族身上或在各省的官員中都沒有取得持久的效果;在給乾隆皇帝服滿國喪之後這些變革便遭到了頑強而成功的抵制。

人際關係

父母

父親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曆。

母親孝儀純皇后,魏佳氏。

后妃

皇后

孝淑睿皇后,喜塔臘氏,道光帝生母,嘉慶帝原配,嘉慶二年(1797年)二月初七日去世。

孝和睿皇后,鈕祜祿氏,初為側福晉,後封為貴妃、皇貴妃,嘉慶四年立為皇后。道光帝繼位後尊為恭慈皇太后,道光二十九年十二月十一日(1850年1月23日)去世,終年七十四歲。

皇貴妃

和裕皇貴妃,劉佳氏,初為格格,後封為諴妃、諴貴妃,道光帝繼位後尊為諴禧皇貴妃。道光十三年(1834年)十二月十八日去世。尊諡和裕皇貴妃。

恭順皇貴妃,鈕祜祿氏,初為如貴人,後封為如嬪、如妃,道光帝繼位後尊為如貴妃、如皇貴妃,咸豐帝繼位後尊為如皇貴太妃。咸豐十年(1860年)閏三月初三日去世,終年七十四歲。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