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瑜兒聽到這句,便說道:“我才不想要10個婆子跟著我,那我就把他們都遣散了,小得送去進學,年青的趕緊婚配,老的讓他歸鄉。”
王旻誠笑了,他平日裡見他母親主持家務,多有厭煩之辭,便說道,“姐姐,你倒是灑脫,光一個王婆子就難對付了。”
柳瑜兒呵呵笑了:“你孃親叮囑她時刻留意你呢。一舉一動,都要跟她彙報。”
王旻誠突然憤慨:“旻慧比我年紀小吧,他都跟著大掌櫃出門了,我倒好,天天窩在這裡讀“聖賢”書。”且說王旻慧傷好不久,王老爺便打發他跟大掌櫃到大理籌備新店。
“老爺對你另有安排,想讓你走仕途之路。”柳明天從外面進來,他故意刺激旻誠。
王旻誠氣得面色通紅,大聲說道:“我就不是那讀書的料子,如此下去,還不如到山上剃了頭,做個和尚算了。”
“和尚也要誦經唸佛,且說你做了,也怕是花和尚,不如跟老爺說說,去學武,順了你的心意。”柳瑜兒嘲笑他,王家是書香門第,斷無學武的理由,“那天成了大將軍回來,姐姐也沾沾光。”
王旻誠還以為柳瑜兒是在認真給他提建議,便說道:“姐姐這個想法不錯,只是我如何跟父親開口呢?”
“我隨便說說,你還信了。”柳瑜兒笑道,卻沒想王旻誠心裡有了主意,他想起了一個人,她倒是可以幫助他。
且說王家大姐八月十日到府,那天柳瑜兒偷偷隱藏在丫頭婆子後面觀看,只見王旻詩身穿五彩刺繡錦緞,頭戴銀質點翠鳳冠,頸上掛著翡翠鑲銀項圈,通身華貴,在一群丫頭婆子的簇擁下,緩緩步入王府。柳瑜兒心想,原來學士夫人的架勢這麼大,那鳳冠應該很重吧。
她尚未和旻翔成親,所以算是個外人,她看了儀式,便回到房裡用功,過了晌午,便聽到有人敲門,她抬頭一看,一個侍女走進來施禮,說道:“夫人和大小姐請柳姑娘明早一同去觀音庵祈福。”
她有點驚訝,不知道王夫人和王旻詩是何用意,且去了再說。果然明天一早,王夫人的侍女春梅,便過來給柳瑜兒梳洗穿戴,柳瑜兒感到不習慣,往常這些事情,她自己也能做。
她出了角門,看見有三輛轎子在外面候著,春梅帶她上了最後的一個轎子,約莫半個時辰,便到了觀音庵門口。
柳瑜兒下轎,走到王夫人和王旻詩前行禮,王夫人笑笑道:“都是自家人,不必如此客氣。這是你大姑旻詩,往後以姐妹相稱便好。”
柳瑜兒應諾,他們走進庵裡禮佛上香,完畢之後,王夫人找到清靜師太,說道:“最近不知為何,總是夜不能寐,想找師太求個籤,趨福避禍。”
師太聽了,點了點頭,於是三人跟著師太穿過大殿,沿著青石子路,來到後院,師太領著他們進到一個房間,這裡似乎是師太的起居室。柳瑜兒見房內佈置簡樸,幾卷佛經放置在黑黝黝的案桌上,一側有木魚,拂塵等物。窗外面是一片農田,幾個尼姑在此勞作,傳來有規律的嚓嚓的鋤地聲音,倒是一番賞心的田園美景。
師太坐在案桌的一頭,王夫人坐在左邊,讓王旻詩和柳瑜兒暫且在外面等候。
王夫人拿出自己的籤文,師太解道:過了憂危事幾重,從今再立永無空,寬心自有寬心計,得遇高人立大功。師太問夫人所求何事,夫人道求的是家室運道
清靜師太看了此籤,說道:“此乃中籤,貴府近期恐有一劫,過了此劫後,貴府將蒸蒸日上,所求必所得,夫人且放寬心。”
王夫人聽到這裡,她憂心問道:“此劫如何化解?”
清靜師太說道:“此劫無礙,只需順水行舟,解開關鍵之人心結即可。”王夫人聽了點了點頭,她道了謝,便走出來。
接著王旻詩拿著籤進去,說是求夫君前途,清靜師太拿過來一看,原來是:天書靜處期,忽遭雲霧有昏迷,寬心祈待雲霞散,此時更改好施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