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二十二章 因為我們是大商的王族!

為什麼?

原因很簡單,如果不出意外的話,未來西周的主公應該就是姬昌的大公子伯邑考,姬考了。

子嫻作為帝乙的唯一女兒,嫁給伯邑考自然不能當妾,只能當正妻,故而兩人結合生下來的子嗣便是嫡子了,而且,伯邑考現今並沒有結婚,所以兩人先生下長子的可能性就會很大。

既是長子又是嫡子,再加上大商王室這個強大的靠山,兩人的孩子若不當未來西周的主公,那麼試問還有誰能當?

如今的大商依舊如日中天,若當場拒絕這門聯姻,借姬昌十個膽子都不敢這麼說,故而他就只能採取這種迂迴手段,看似疏忽的提出‘嫁女’這個請求了。

對於姬昌的這種急智,就連帝辛都忍不住的稱讚,拋開西周和大商的恩怨不談,這個姬昌絕對是千年罕見的奇才,為人,創造出《易經》之一《周易》與《連山》、《歸藏》並稱人間最頂尖的卜筮之書,乃千古之奇書;為君,他勤政愛民,富國強軍,為西周的崛起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可以說,西周能強盛起來,一多半的功勞都是他的。

當然,姬昌在厲害,他也不過是人間的智者、聖者罷了,只能侷限於此,而在那些強大的神仙眼中,依舊擺脫不了螻蟻的角色,哪怕《周易》再奇、再玄,在神仙眼裡不過是旁門左道罷了,或許初看時,會有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但卻很快就沒有半點興趣,不值一提了。

“哎呦,你看孤這個腦子!”忽然,帝乙有些不顧形象的輕拍了一下額頭,使得額前的冕旒相互的碰撞,發出嘩啦啦的清脆聲響。

“孤倒是忘了,早前東伯侯姜桓楚面見孤時,曾隱晦說出自己有一女,尚待字閨中,之後他呀,又拐拐繞繞,跟孤問了些子受的情況,當時孤也並沒有多想,知道你提出嫁女的時候,孤這才恍然大悟。”帝乙笑著搖了搖頭,似在為自己這遲鈍的反應有些自嘲的說道。

聽後,姬昌心中的得意頓時被帝乙這番說辭,擊的是七零八落,他勉強笑了笑,輕喃道﹕“原來,原來是這樣啊……”

到底姜恆楚有沒有提出嫁女,姬昌是不得而知的,他也沒有膽子開口質疑,哪怕沒有,待會兒帝乙必會發一道密旨,逼姜恆楚嫁女,總之,不論怎樣,西周和大商王室的這場聯姻,他姬昌是怎樣都賴不掉了……

坐在一旁的帝辛緘默不語,現在他的心情很糟糕,倒不是因為自己的婚事被父親作主,畢竟這個年代講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特別是王室子弟的婚姻,更是如此。

帝辛愁惱的在於自己的姐姐,一旦婚約確定,那麼子嫻就不得不遠嫁西岐,從此親人兩隔,很難再回來了。

特別是帝辛還清楚的知道,未來西周和大商之間,必會有一場殊死的較量,哪怕兩國想要和平,可闡教和截教卻不許,你若不聽話,廢掉你的王位,選一個聽話的人當棋子,這對於仙人來說是一件很輕鬆的事情。

而且,更重要的是,上一世子歸出嫁,訊息傳回西岐時,伯邑考突然失蹤,根據姬昌的說辭,說他被某位仙人帶走,去求學問道了。

自然而然,帝乙盛怒,且不說這番說辭的真假,就算是真的,天下人幾乎都知道當朝長公主遠嫁西岐了,只剩下詔書頒佈天下,與民同樂了。

而在這種關鍵的時候,伯邑考竟上演了一幕“為拒娶當朝長公主,西周大公子竟奪路逃走的戲碼”……

此訊息若傳出,必會淪為千古笑談,王室形象大跌!

不得已,帝乙命人連夜追回詔書,盛怒之後,剩下的則是君王的冷漠,把原本賜婚姬考,改成了賜婚……西伯侯姬昌!

雖說這樣的結局,也著實令天下人感到震驚,畢竟西伯侯已經是年過四十的人,當子嫻的爺爺都綽綽有餘。

然而,這已經是帝乙能想到的最好的辦法了,而為了平息帝乙的怒火,姬昌也不得不做出頭鳥,主動裁撤掉了十多萬的正規軍,使得攻伐周邊部落小國,擴充地盤領土的程序大大的延後,可是,姬昌也並沒有吃太大的虧,因為他把這裁撤掉的十數萬大軍,都拿去開墾荒田了,從而使得西周的農業呈現大幅度的增長,錢糧堆積如山,坐等發黴。

而在迎娶子嫻後,姬昌也在第一時間把她扶上了正位,與其的原配太姒同為正妻,併為她建造最豪華的宮殿,織造最奢華的衣服,明面上對她的寵愛,都遠遠高過了太姒。

﹡﹡﹡﹡﹡﹡

“不!母后,我不要嫁到西岐,女兒不想嫁給那個姬考……”禁宮,椒玉殿內,一個身穿淡青花籠裙,樣貌清純而又明媚少女,正跪在一個宮裝美婦腳下,大聲哭泣著。

她就是子嫻,即將要遠嫁西岐的長公主。

王后溫柔著面前那張哭的梨花帶雨的俏麗臉蛋,子嫻的痛苦又何嘗不是她這個當孃的心之痛?

“子嫻,不是母后不疼你,實在是君命難為啊……”王后抱緊子嫻的身體,母女倆皆都泣不成聲的慟哭,若有別的選擇,那個當孃的想要自己十月懷胎的親骨肉遠嫁他鄉?數年,甚至更久的時間都無法見上一次面。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母后,我現在就去求父王,孩兒就不信,父王他真的有這麼狠心!”子嫻猛然抬起頭,俏麗的臉蛋上流露出一抹固執和倔強。

王后拽緊子嫻的手臂,一臉痛苦的搖了搖頭,知子莫若父,帝乙這個當爹的怎會不知道自家女兒的性子?所以才第一時間令王后趕來,目的就是為了看住她,以免鬧出什麼事情來。

似乎明白了王后的意思,子嫻如遭重錘般呆滯在了原地。

她沒有在哭泣,也沒有再鬧,如一株植物,一根木樁般靜止不動。

“子嫻,子嫻,你別嚇母后,你倒是說句話,說句話啊……”王后緊緊地摟住子嫻的身體,再一次泣不成聲。

這時,門口的一個太監小心翼翼的進來,飛快地瞄了一眼裡面的情況,隨後壓低嗓音,說道﹕“娘娘,子受殿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