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到花白老翁,下到嗷嗷待哺的嬰孩。
皆都斬盡殺絕,
甚至圈養的靈禽、妖獸,也被宰殺烹掉,杜絕一切“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可能性。
不能怪帝辛心狠,而是在這個時代,唯有心狠手辣,才能成就帝王霸業!
“大王有旨,賜宴諸君,賞!”飛廉起身,高喝道。
一口口大鼎被力士端了上來,賞賜給參與行刑的劊子手們。
大鼎內,烹煮的皆是宰殺反賊家裡圈養的靈禽妖獸,肉質不僅鮮美,而且對自身的修為,大有裨益。
“謝大王恩賜!”劊子手們一臉感激的衝禁宮方向跪拜。
……
第四天,天空下了一場瓢潑大雨。
大雨下了一天一夜,使得朝歌城內的積水,高達兩指寬。
縱然如此,菜市口的血跡,經過一夜大雨的沖刷,仍然殘留著斑駁的暗紅色血跡。
只是空氣中的那股刺鼻的腥味,減弱了一些。
許多官員沉默無聲,雖然有一些士大夫痛心疾首,堅持認為帝辛這麼做,太有傷天和,背離以‘仁厚治國,才能安天下’的初衷,但此刻的帝辛,不論是在軍中還是在民間,威望如日中天。
最起碼在朝廷直接治下的土地內,百姓們對於帝辛這位新君主,不說達到視若神明的地步,但也無不稱讚他,為當代的明君、聖君。
《吳庸變法》改革的不僅僅是軍方貴族集團,更重要的是土地改革,使得貴族失去了往日對封地百姓生殺予奪的權利,並以食邑法,限制了舊貴族肆意兼併土地和掠奪農民的財富,又以按畝收稅的方式,統一了農稅。
隨著改革的步伐邁進,關內的土地,朝廷已經漸漸收為國有,昔日可在封地主宰一切的貴族們,漸漸從鳳凰淪落成了稍大個的雞,與地主鄉紳沒什麼區別,只是因為有爵位再身,論社會地位,依然躋身於帝國的一流階級。
自然,也有許多人摩拳擦掌,躍躍欲試。
想要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不惜衝朝廷亮刀子。
可隨著三十六路叛軍,猶如摧枯拉朽般,快速地被青龍軍平叛,幾萬顆人頭在朝歌城菜市口上,嘩啦啦的落地。
他們心頭的那股火焰,頓時漸漸地熄滅下來。
冷靜思索的同時,他們也發現,一旦這邊起事,若無關外封國諸侯的支援,對抗朝廷,無疑是以卵擊石。
天下諸侯與大商本為一體。
大商君王,乃是天下共主。
帝辛雖開始推進《吳庸變法》,但改來改去,也只能改到關內領主們的身上,對於關外封國諸侯,卻是鞭長莫及。
那分佈於四周的關隘,猶如一座羊圈,將關內的眾貴族,圈禁在裡頭。若獵人強壯,可盡情手握屠刀,宰羊取毛,若獵人老邁,說不定反倒被羊群碾踏而死。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兔子急了還咬人。
更何論一群外表純白,實則內心黑暗的公羊?
但可惜的是,帝辛這位獵人,不僅年富力強,而且還殺伐果斷,王命一出,有不從者,屠刀即刻揮落,不管是誰,都難逃一死!
以殺止殺,乃為霸者王道!
不會有任何的心慈手軟,
也不會有任何的遲疑猶豫,
順孤者昌,逆孤者亡!
之所以要將那三十六名貴族,不遠千里的押解到朝歌,進行審判,就是為了宣告天下,敢背叛孤,忤逆孤的人,就是這樣的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