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因《吳庸變法》使得郝國軍力,在西北地區,一躍成為僅次於西周國的第二大軍事力量。
帝辛相信,再過個二十年,單憑一個郝國,就足以達到西周國百分之七十的國力,用三十年的時間,走完西周國數百年的國力發展。
這,
就是超過這個時代,透過變法改革所帶來的不可思議的奇蹟!
為了防備郝國‘南擴’姬昌不得不把大部分精力,用於防備北方的這尊大敵。
再有,距離草原最近的,不是西周,而是郝國。
郝國與草原接壤,而西周要想抵達北方草原,免不了要經過郝國的同意。
故而,此番西伯侯只派來了三萬二線部隊,來響應朝廷的號召。
統領這支西方諸侯聯軍的,乃是姬昌四友之二南宮括和太顛。
另外還有八俊之三伯達、伯適和仲突,乃為南宮括和太顛麾下將領。
南宮括和太顛這就不必說了。
都是出身於名門貴族,和姬昌乃為好友,文韜武略,皆樣樣精通,是西周近五十年來,最為傑出的文武全才。
而伯達、伯適和仲突,也是姬昌對外征戰期間,依靠軍功而崛起的年輕將領。
雖然西周國不搞軍功授爵制,依舊承襲前夏的分封制,一有戰爭,都是姬昌號令封臣貴族,集結兵馬而禦敵。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這就造成周室強,則內部可以保持團結和統一,周室弱,則西周必定分裂。
當今的西伯侯,用人不拘一格,很有城府與眼光,善於發掘人才和培養人才。
這伯達、伯適和仲突,不過黔首出身,但因打仗勇猛,則被姬昌火速提拔,短短十年間,就成為了統御萬人的將軍。
類似的例子,在西周國並不罕見,這才令西周的國力蒸蒸日上,越發具有活力,而沒有像其他諸侯國,透著一股暮氣沉沉的死氣。
至於北邊諸侯,就更不用說了,乃是此次北伐的主力。
崇侯虎早在半個月前就來信,他已經雲集了五十萬兵馬,皆是各個封國的精銳,在有崇國郊外駐紮,等候聖駕蒞臨檢閱。
“若天下諸侯,人人都似北伯侯一般,則九州可定矣!”帝辛曾不止一次,當著眾人面前這般長嘆。
眾人笑著稱是,許多諸侯心裡也挺不是滋味的,覺得帝辛這是在含沙射影。
說他們不忠,各有各的小心思。
但……
也的確如此。
因為心虛,所以也沒多少怒火。
只能陪著笑,裝作聽不懂帝辛話語的意思。
……
過了三天。
各地兵馬已經陸陸續續抵達了澠池縣。
此刻,帝辛麾下將領千員、武官萬員,兵馬三百萬!
這還不算佳夢關數十萬兵馬,和位於有崇國的五十萬北方諸侯聯軍。
屆時,帝辛麾下兵馬數,將達到恐怖的四百萬!
而這四百萬,皆是主力軍,若是算上民夫和奴隸,六七百萬是有的!
要知道,兩年前帝辛南征之時,也才動員了兩百萬兵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