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兩人還在望著自己,雲瑾繼續解說:“世人在修行前,很多人難免會混淆外丹與內丹之別,以為內丹也是在腹下丹田內成就一顆金丹,由此而衍生內丹術,殊不知如此便走了歧路,此法乃是肉身修行之法,如今不少所謂的武術內功,皆源於此。”
“而真正的金丹大道,乃是借假身以求真,自身圓滿之道,卻沒有所謂的成丹、結丹之類的說法,成就金丹乃是自身圓滿之際,溝通先天即為成丹,並非精氣神結為一顆丹丸,而是自身精氣神溝通先天後,為先天之氣洗練,去偽存真,成就元神,此時才是真正圓滿。”
說道這裡,雲瑾見二人還在側耳傾聽,遂繼續為二人解說:“而如今諸多典籍,敘說修行之法,都只是暗喻隱語,不可理解。我們修行最終會返歸先天,追根溯源,但先天這個詞,已經讓人誤解極深。”
“先天,即混沌將開未開之際,這個就是先天。那麼即然是混沌未開,那麼就是道家所稱的‘無為’之際,會産生無窮的未來,因為,誰也不能斷定,混沌既開之後的天地如何。所以,先天是一種境界,是修行的一個過程。只有先天,才會有無窮的可能,有無窮的變化。”
秋蟬子有點糊塗,追問道:“為什麼是將開未開的混沌才能稱為先天呢?”
雲瑾笑著對眾人道:“如果混沌不開天地,那就不會有天地生成,就無所謂先天後天了。只有混沌開闢之後的天地才有先天的說法。先天,從本質上來說,也是混沌。但是這種混沌承載了天地中所有的一切,無論天地變化如何,天地種類多寡,先天是同樣的先天,都是混沌孕育時,向天地轉化的一個中間極為短暫的過程。”
“上面說的是,對於大道修行,我們如何來理解先天這個概念。那麼對於普通的生命來說,先天這個概念又如何理解呢?當生命從孕育她的母體中誕生,成為一個獨立的生命體,脫離母體前以自身之力來呼吸的一刻,我們稱之為先天。這種狀態,就像混沌孕育天地一樣。我上面說的這些,才是我對先天的理解。”說完雲瑾再次望著二人。
旁邊秋蟬子與羅以寧聽完再次同時稽首,雲瑾則還禮,然後讓羅美娟自去遊玩,自己與幾人談玄論道。羅美娟卻讓他繼續講,示意自己也很有興趣。
羅以寧與秋蟬子整個上午都在聽雲瑾論道,直覺得以前時日都是白白浪費,恨不能日日都來聽他講道。羅美娟則自開始修行後,第一次如此係統聽雲瑾講解修行的真意,也是非常認真。
羅以寧與秋蟬子二人追問後得知雲瑾已經成就先天元神,而羅以寧的狀況正是在雲瑾的元神出遊感知後才登門來提點,無不驚為天人。這種成就,在以前的內丹術描述的境界中,已經是超越煉神返虛,蓋因修行之法有別,所以也只能算煉神返虛。再往上,就只能元神化身萬千之類的應用法門,境界卻是差不多最頂端的了。
此後數日,雲瑾也樂得日日來白雲觀中與諸位道友論道,羅美娟也基本上一起來,她也迷上了修行,在雲瑾的指點下,她的進步飛快,本身天性逐步發揮,人也更為靈動活潑,嗯,還有天真率直。
她在聽雲瑾對眾人的指點時,自身所獲也越來越多。因此她也迷上了這種講座式的論道。
雲瑾在論道的時候,更多的是講述自身的修證例項,再者他自蟠龍石中通曉天地之本源,大道之高渺,更有先賢對道法妙用的探索。而羅美娟正是見證過他成就元神,在聽他講了幾天後才明白,不由感嘆:“吶,小瑾,那時候咱還真是有眼不識泰山呢!”
雲瑾為自身修行制定的超脫之路是以天地為體,大道為元神,以此作為超脫之依憑,在他元神成就後,對其他修證法門一看即知其根本,指點起來毫無壓力,無形中為眾人做了一次修行的講座。
羅以寧因為苦求築基法門而四處遊方,深知真法難求,決心拜師,跟在雲瑾身邊修行。雲瑾見其他眾人也蠢蠢欲動,遂以年紀尚幼拒絕。羅以寧卻是個有恆心的,遊方那麼久也有點眼色,知道這個時候不合時宜,就經常趁著自己一人的時候請求拜師。
雲瑾不願為師,只是指點羅以寧修行。直到半年後,羅美娟見羅以寧實在是真誠,而且年紀比自己兩個人都大,還一直對自己恭恭敬敬,就攛掇著雲瑾同意羅以寧拜師。雲瑾耐不過羅美娟的攻勢,終於答應了羅以寧拜師請求,成為雲瑾門下的第一個弟子。當然,這是後話了。
羅以寧雖然暫時還沒有拜師成功,但經過雲瑾指點後,重新梳理原來的築基法門。很快在雲瑾的指點下,對內丹法門瞭解的通透。而雲瑾又對他解說自己脫胎於內丹術,而又打破內丹術桎梏的修行之路,指出直指大道才是修行根本,其他一切不過是大道在天地之間的妙用罷了。
多少修行人在修行路途上,看到多少大道的妙用後,或為力量所惑,或為神異所惑,或為各種奇異妙用所惑。修行的目的,從追求大道變為追求力量,追求神異以及種種妙用,捨本逐末。殊不知,舍卻大道而求大道妙用即為歧途。迷失而不知返還,乃為入魔。
就象之前羅以寧,本來應該求道,但是在修行中,卻一味陷入追求入定,結果入定後,卻迷失了前路,陷入死寂頑空。故雲瑾直指其弊,使其走出歧途。
很多獨自修行的人,都哀嘆真法難求,其實就是這個原因,是因為大道路途上風景太美,一不留意就會被風景所迷惑,陷入歧途。大道至簡,其實真法很簡單,一言蔽之,就是直行大道而不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