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今年六月,在雲瑾開講國學不到四個月,國家領導還專門來聽了幾課,並題詞:“新諸子百家”。國學研究在這之後,在國內開始盛行。
且說雲瑾開講幾周後,劉丹寧雖然修行還算順利,不過始終無法順利築基,這一日,到了週末,又是大家聚集一起,連居住在紫陽觀的那些人也一起來了。雲瑾每次週末都會對聚集在一起的眾人加以指點,或者興之所至,講些修行的奧妙,每次都讓眾人滿載而歸。
不過今天,雲瑾卻針對劉丹寧,講些道家與科學的內容,當然如果將這列涉及哲學觀與天地本源一類的東西稱為神秘學更合適。
雲瑾在大廳上首坐下,開始講了一些他在講課的一些內容,然後突然話題一轉說道:“很多人認為,華國修行者的哲學觀是唯心主義,其實這種觀點是錯誤的。”
“華國的修行者所傳承的哲學來自於華國自古來的哲學,從來不管是唯心唯物,而是認為天地有其道,萬物在其中,循道而行,天地萬物,時時刻刻都在‘道’中發生變化。”
“由此發展出‘陰陽’,來譬喻生滅消長的變化,‘五行’,來譬喻萬事萬物的性質,在這種性質中同樣有生克等變化,‘八卦’,來譬喻整個物質世界,其基礎就是最基本的陰陽變化的爻所形成的卦象。”
“所以用唯心主義來形容華國修行者的哲學觀是錯誤的。如果要說哲學觀,其實《易》才是華國哲學觀的描述,對各種變化進行歸納總結,甚至可以說是世界觀吧。”
雲瑾說到這裡,停了一會讓大家消化,然後再次說:“我們很多時候都認為自己看到的或者聽到的是真實無疑的,我們如果從科學角度來說,卻把這個真實摔了個粉碎。每個人從初生開始,就透過眼睛觀看,耳朵聽,鼻子嗅,口舌嘗試,面板觸控來進行對真實世界的反饋,然後在我們的心靈中對世界建立起初步的印象,這就是個人初始的世界觀。”
“請問,這些在科學中的神經訊號傳導,生物電流傳輸,真的能夠沒有任何誤差?從科學的角度來說,這是不可能的,客觀與主觀之間沒有絕對性,所以誤差只能逐步減少,而不可能消除。那麼在最基礎的真實性上,人體外的世界的真實性就被質疑了。從這個角度來說,沒有任何人能夠超脫自身,將真實的世界反應到人的心靈中。”
“那麼現在科學所承認的真實世界就缺少了基石。可見,科學的基礎根本不是科學的,而是形而上、純粹哲學性的!”
劉丹寧聽到這裡愣了,心中原先的一些殘留觀念轟然崩塌。看到劉丹寧這個樣子,雲瑾也住口不言,只是悠然拿了面前小幾上的茶杯喝起了茶。羅美娟也捂住嘴輕笑,然後拿起茶壺給雲瑾斟茶。
眾人見到雲瑾這個樣子,也明白過來,知道今日是針對劉丹寧修行的問題,也都等待劉丹寧自己醒悟過來。
過了盞茶時分,劉丹寧終於帶著點苦笑醒悟過來,今日祖師一句話,徹底擊碎了他這些天來本來就松動的桎梏,同時也擊碎了他堅持了二十多年的世界觀。他知道這是自己修行必須經歷的,不過世界觀的崩塌,畢竟還是不好受。
雲瑾這時正好喝完一盞茶,於是再次開始講述:“我們再講講西方哲學的一個基礎:客觀世界。”
“怎麼定義客觀世界?客觀世界是指不受主觀意志改變的外部世界,這是一個基本的意思。同樣我們對客觀世界的認識,也是透過我們五官接受外部資訊,然後傳輸到我們的意識裡重組而形成的認識。”
“哪怕是無法直接接觸,也可以透過科學儀器來觀察。我們所見到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大到宏觀宇宙,小到微觀粒子,我們都認為是這個客觀世界的真面目。說到這裡,我們又要轉回來了。”雲瑾說到這裡,嘴角翹起,微笑著望向劉丹寧,劉丹寧更是無可奈何地苦笑。
雲瑾繼續說道:“是的,還是剛才所說的,這些資訊不可能沒有誤差就進入我們的意識,科學儀器再精密,也只能縮小誤差,對於我們來說,科學儀器對我們認識世界更是加大了誤差。”
“所以這個所謂的客觀世界也是我們自己定義的東西,一點也不客觀,那麼作為其哲學基礎的客觀世界,只是一個假設罷了,我們是假設我們意識中所接受的客觀世界是存在的,是不受我們主觀意志改變的,實際上這個客觀世界是我們主觀世界所虛擬的。”
雲瑾說完再次望著劉丹寧說道:“再說科學,因為只有在對真實世界進行了標準化之後,才能讓互相交流。這就造成了科學的普及,並從根本上排斥神秘學,因為神秘學一點也不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