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想要賺錢自然就會有風險,天地下沒有穩賺不賠的買賣。
薛蘅也不能放著白花花的銀子不賺,只能儘量各方面都考慮好,將風險規避到最低。
思考了一夜之後,她還是認為應當在交州置辦水泥作坊。
這樣她才能不依靠薛家的勢力,擁有屬於自己的產業。
朱翁在得知她的意思後,便像那些交州商賈詢問交州的狀況,尤其重點關注了當地的物價以及房價。
如今她存有的銀兩給了一部分江夏郡主拿去家用,然後還新開了兩家作坊,她的確是沒銀兩了。
這些交州商賈得知朱翁有意要在交州開水泥作坊,自然也盡是挑些好話說。
不過在察覺到朱翁對錢財一事格外上心便也有些好奇,他們都知道這水泥作坊是薛家的,先不說薛家財大氣粗,單論水泥如今也是賣的是紅紅火火還時常出現供不應求的情況。
怎麼會沒錢開水泥作坊?
朱翁倒也是隨意的解釋了兩句:水泥作坊是薛家小輩的產業與薛家關係不大,她是想自己幹一番事業給家中長輩瞧瞧,不願讓家中幫助。
這些商賈聽聞之後依然願意慷慨解囊,只說若是錢財不夠他們願意借給朱翁,並且借取的時間不長還可不收利息。
唯一的要求便是等水泥作坊運作順利之後,讓他們買水泥能免於排隊即可,也就是要優先供應他們。
這些話朱翁原封不動的傳到了薛蘅耳裡。
薛蘅有時也會思考薛家在大昭的處境,是個什麼樣的情況。
不知這次商賈們是真的看中水泥作坊的發展前景想要討個頭彩,亦或是想用這種方式與薛家結交呢!
大昭經過幾年的休養生息國力不斷的提升,對於各地郡國的控制日益加強。
而大昭的勁敵東夷族這幾年一直處於皇位的交替之中,皇子之間內鬥不斷內耗不止,這三年五載都不會主動挑起戰事。
若是不出意外,大昭將會越發強盛。
長安又是大昭的權利經濟中心,這些商賈雖然籍貫在外地,但為了家族能夠進一步發展,也是儘量往長安城裡輸送家中才俊。
希望能夠有朝一日可以在長安站穩了腳跟,畢竟朝中有人好辦事。
薛家眼下形勢也一片大好,薛丞相也到了權傾朝野的地步。
所以商賈都有想與薛家交好的意思。
他們圖謀薛家的勢力自然會有意的示好,在這個情況下薛蘅若只是問他們借取銀兩,那就太傻氣了。
不僅在日後有了餘錢時得如數歸還,而且利息也要照給,還要一定程度的給他們提供便利。
錢財對於商賈來說是他們的命根子,但他們的命根子卻掌握在有權勢之人手中,薛家若是願意拉扯他們一把,也許能夠改變他們整個家族的命運。
薛蘅若只是白拿他們的銀兩,那也不好,她又不是周扒皮。
思來想去她準備用後世慣用的方法來籌集資金。
她將需要的本金一共分成了五百股,然後再用售賣的形式集資,日後分紅半成利潤,買的越多以後也就賺的越多。
這樣做最大的困難便是讓別人如何信服,入了股能夠保證最後不會虧本,並且還可以盈利回本。
不過薛蘅也不擔心這個問題,做生意哪有不虧錢的?薛家的鋪子,有四分之一都是虧損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