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昭主要學習四書五經六藝等,這兩日考試間隙一個個的都再次溫習了一遍。
到了考試日,聽見前所未見聞所未聞紛紛考題傻眼了,紛紛瞪圓眼思索起來。
前幾日說自己不識字的老管家,在聽過一次題目之後,竟能將這些題給完整記了下來,而且他還有獨特的書寫方式。
眾人都在埋頭答卷時,薛御史將薛蘅叫到了正廳,把自己做出的答案交給了薛蘅。
不過為了避免在女兒的面前落了面子,他稱是手下人做的。
薛蘅接過卷子瞧了眼,字型雖然看似陌生,下筆卻行雲流水,不是她爹的字跡還能是誰的。
暗覷了眼薛御史,也不駁他的面子,瞭然道:“還不錯,第一題和第二題都做對了。”
“第三題怎麼錯了,”薛御史說完覺得有點不妥,又補充道:“題我到沒做過,不過是我手下的一位很不錯的謀士答的,所以替他問問。”
薛蘅也不點破,莞爾一笑道:“第三題應當是王戶六元,李戶三元”
薛御史看著卷子上的答案,手指在桌案上輕叩,面露疑色:“為何?留下九文錢,王戶和李戶一共耕了九刻。”
“他們是三人合耕一塊地,王和李耕的地裡也有一部分是應當由他們完成的任務。”薛蘅照顧薛御史的面子,安慰道:“此題容易被小瞧,細心一點就能做對。”
薛御史恍然大悟,他當時的確是大意了,這題看似很簡單卻容易小瞧,若是能仔細一點他能全部答對。
錯在就錯在沒有什麼經驗,下次必定能做對,這樣想心裡也舒坦了不少。
薛御史捻鬚道:“此人做事果然是不夠心細,回頭我要好好說道說道他。”
薛御史此刻的模樣在她的眼裡如同孩童般可愛,“爹,這人做完三道題用了多長時間?”
“兩刻鐘”薛御史此刻知道了解題方法也覺得簡單,開始繞來繞去的浪費了一些時辰。
薛蘅看了眼考生,此刻都還在埋頭答卷,“嗯,兩刻鐘還挺不錯,日後需要注意細心一點。”
薛御史拍手稱讚道:“這三題出的妙啊!可是你自己想出來的?”
他是真心覺得三題出的是‘題題見血’,能夠精準的抓住考察方向。
此次招幕的長吏,需要的是幹實事的人,若是考四書五經沒有這個實用。
能答對這三道題的人,至少是腦筋靈活之人。
“也是借鑑了《算經》中的題目”看著薛御史頓了頓道:“爹也覺著我這樣考察不錯?”
“很有巧思”薛御史看著女兒的成長,內心甚是欣喜。
後日去御史臺,閒暇時也與那些官員提上一嘴薛蘅挑選長吏之事。
既可以炫耀有個這樣機靈的女兒,還能考察一下他的同事水平如何。
兩刻鐘之後漸漸有人停下了筆,不過心裡都沒有底。
這張試卷可關係著他們能否魚躍龍門,繼續埋頭靜心檢查。
薛蘅慢悠悠的走到考生旁,瞧著他們答的如何。
薛御史也走在一旁,這些人大部分都是他推薦來的,若是無人全對,他的臉上也沒光彩。
薛蘅心裡最中意的人選實則是老管家。
因為從他父輩開始就是薛家的家生子很是忠心,他今日能掌管薛家十間鋪子,五個田莊靠的都是自己的努力,從粗使下人一步一步爬了上來。
他的一雙兒女都在薛蘅的院中伺候,等忙過這段時間,薛蘅就準備將他女兒提成大丫鬟。
最看重的一點還是他鬆弛有度,擅長與他人合作溝通,雖要強,但不盲目自負。
薛蘅來到老管家的桌前,瞧了瞧答題,一題和三題都沒問題,二題還在演算中,他是幹過活的人,有生活經驗,這兩題對他不難。
薛御史和薛蘅看過所有人的答卷後,發現大多數人在第二題用了大量的時間,還有少部分人陷入了思維誤區,就是船隻能帶人過去,不能帶人回來。
到了三刻鐘之後,老管家已經停下了筆離開考試的位置,因為答題時間也是重要的參考因素,所以其他兩位已經答完題的考生也緊接著放下筆離開了。
這最先答完題離開的三人裡已經有人得了滿分,薛蘅就讓鴦兒當場宣佈了正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