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生一事雖只用了一晌午的時辰,卻還是需要步行到山間的湖泊。
忙活完了一切,回到鄉君府薛蘅也覺著精疲力竭,好在這段時日裡已經將所有的事情都安排下去了。
近日裡也沒有什麼重要的事情需要處理,她倒也能好好放鬆幾日,享受一下山間的閒暇。
這次來到漢壽鄉,得知王長吏買下了木蕩鄉的森林對於薛蘅來說算是意外之喜。
如今身處益州,薛家乃是第一世家,薛蘅便可以放心的製作用於書寫的紙張,並且在益州推廣開來。
若是能夠將益州的市場份額蠶食掉大半,定會給帶來巨大的利潤,數不完的銀子。
可惜的是漢壽鄉只有矮小的灌木,並不能用來砍伐使用。木蕩鄉森林中的樹木還得擔負漢壽鄉日常生火原料與水泥作坊的執行,大量的消耗之下也堅持不了太長的時日。
薛蘅知曉要講究一個可持續發展,日後才能穩定的運營下去。
便派了人去到定康縣買桉樹樹苗,並且種植在木蕩鄉的森林裡。
等著一邊砍伐完了,另一半也差不多長起來了,往復下去便能生生不息。
不僅如此,薛蘅自從走了一次艱難的山路,便改變往日認為修路一事可以慢慢來的想法。
如今覺著,至少漢壽鄉到定康縣城的道路得儘快修好,奈何漢壽鄉的人數就那麼多,能夠出力的青壯年已經全部投入到了修路一事之中,進度卻依然緩慢。
薛蘅便只好吩咐下人,去到漢壽鄉附近的鄉鎮上招工,只要是踏實肯幹捨得出力的百姓,無論年老弱幼,作坊皆可以將他們收下來。
每人一日三文銅錢的工錢,並且還有一頓午膳可以食用,訊息一傳出去,輕輕鬆鬆的招來了上千號人。
一人三文錢還包一頓午膳,薛蘅在整個大昭都算的上是大方的主顧了。
若是細細一算還是很唬人,按照一千人算,一日便是三兩銀子,一月便是九十兩,差不多是丞相半月的俸祿了。
這其中還沒有算午膳和水泥的費用,薛蘅的這一年裡存的銀子,又像是流水那般花了出去。
至於那些想要來偷懶混銅錢和午膳的人,工頭一經發現便會毫不留情的趕走。
任何地方總會有潑皮和刺頭,修路的工人裡也不例外,好在發生了幾次鬥毆的事情,皆是被武藝高強的侍衛給狠狠的修理一頓,並且還趕了出去。
餘下的人便老老實實的埋頭幹活了,想要找一份工作著實不容易。
人多力量大,按照如今的鋪路速度計算,若是在不發生意外的情況之下,大約只需要一月的時日,便可以將路接通康定縣城了。
到了那時候就不用翻山越嶺,一日就能往返定康縣和漢壽鄉了。
奶孃知曉薛蘅想幹一番大事業,心裡卻替薛蘅惋惜這如流水般花出去的銀子,在奶孃的眼裡就是白白的浪費了,路修好了日後靠路也賺不著什麼銀子。
薛蘅決定的事情她也沒有辦法改變,只能無奈的搖搖頭。
便趁著四下無人悄悄對薛蘅說道:“老奴當初來到了漢壽鄉,自知肩膀上的擔子重大,所以在閒暇之餘也常常看一些書籍開拓自己的眼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