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管事平日裡都在忙活自己的事情,很少能夠有機會見著薛蘅。
不過她整日都要與奶孃交接事情,奶孃又總是將薛蘅掛在嘴邊,聽聞不少薛蘅做的善事,並且他也真切的感受到了薛蘅的善良,於薛蘅無私奉獻的精神十分敬佩。
王管事看著田野裡忙綠的村民,甚是得意:“我們道長也不靠造紙作坊賺銀子,辦作坊目的是為了漢壽鄉的村民多一個地方能夠賺取銀子。”
“道長著實心善呀。”王老爺跟著感嘆了一聲。
王管事笑了笑又道:“因此麻油紙價格也不貴,只需要兩文一張,夠給工人發工錢就行了,比起文書店的十文錢一張便宜多了,而且比市面上的油麻紙還要大上一寸。”
“這價格的確是便宜”王老爺見的人多了知曉人心的複雜,心中並不屑王管事對薛蘅的吹噓,不過他的確沒想到麻油紙只賣兩文錢竟然也會回本,成本這般的低。
“上次我與文書店掌櫃在一塊喝茶的時候,掌櫃還提起了等下次進貨的時候,他們會多進一些高檔紙,減少中等紙和下等紙的數量,現在漢壽紙已經徹底取代了中等紙和下等紙的市場。”
若不是大富大貴的人家非得用高檔紙書寫文章,在相同質量的紙張面前,自然會選擇更為廉價的漢壽紙。
若是有朝一日漢壽鄉出產了高等紙,許是會將整個定康縣的紙張壟斷。
文書店的中等紙和下等紙近日已經完全賣不出去了,偶爾賣一兩張也是不知情的外地人,上一次當便學聰明瞭。
因著這些紙張的進價本就較貴,運送過來的路途也比較的遙遠,車馬費人工費再加上已經賺不了多少銀子了。
倘或掌櫃的只要求回本,這些紙也低不到漢壽紙的價格,完全沒有了競爭力。
因為這個原因,掌櫃已經決定將原本的中檔紙和低檔紙,以成本價賣給八棟縣的同行,至於從定康縣到八棟縣的路費他們就不加了,只求這一批紙不砸在手中,少虧一點有時候便是大賺。
“文書店如今給我們造紙坊下的訂單也是越來越大,用不了多久造紙坊就又得招人了。”王管事的臉上滿是笑意。
他的手底下已經管著幾十號人了,這讓他有種手握權力的感覺。
“老夫的糧鋪中也常常會有挑鹽的腳伕前來,你也知道挑鹽的最怕遇見下雨了,鹽若是的沾了水那就全完了。”
王管事點了點頭:“確實這樣,一揹簍的鹽價格可不低,若是被雨水沖刷走了許是要白忙活好些日子。”
王管事嘆了口氣:“但油紙昂貴哪是那些腳伕能夠消費得起價格,所以老夫想多買一些你們這兒的油紙,回去放在糧鋪中原價賣給腳伕,也算是做做善事了。”
王管事平日被那些無商不奸的人洗腦了,他才不相信世上有不在乎利益的商人,鄉君那是萬里挑一的好人。
“我們出產的油紙定價兩文錢一張,已經最低的價格了,倘若王老爺你買的多也不會有優惠,這油紙買回去你也沒個賺頭,而且除了給你的這一百張油紙,在街上出售的就剩四百來張了,想必去到城中就被搶光了。”
“難道你們造紙坊不準備多造一些麻油紙嗎?”王大爺有些疑惑:“雖說現在村民家中用麻油紙的人不多,但現在漢壽鄉的村民有賺銀子的地方,定康縣的村民也在修路賺銀子。
這在堂屋貼一張麻油紙需要的花費,想必他們也是願意出的,日後的市場定然會很大。”
“可問題是沒有麻桿啊!”王管事訥然:“好幾大車被綁著緊實滿滿當當的麻桿,也只能做出五百張左右麻油紙,這幾大車麻桿還得派人護送,給腳伕的工錢已經不少了,這不划算。”
“難道就沒有別的辦法了?”王老爺鬱悶,縱使不為了那些腳伕,他們府裡用這些麻油紙依然能夠省下不少的銀子。
王管事沉吟了一會:“辦法也不是沒有,若是王老爺的侄兒在做了買賣回程的時候,願意順帶拉幾車麻桿交給我們造紙坊,那便可以省下不少的運輸費用,我們也不會白拿,還是像這次一樣,造出來的油紙分你兩成,你看如何?”
“這事簡單”王老爺毫不猶豫:“那就一言未定,等下旬我還會送一些麻桿到漢壽鄉,不過那時就不是這幾大車的量了。”
對於王老爺來說,這就不算是事,他們回程的時候本來就是空車,裝一點的麻桿也不擔心會被人盯上。
王管事看著王老爺欣喜的反應明白了過來,定康縣多雨水氣候又潮溼,而糧食必須得保持乾燥才可,他們的確很需要麻油紙來防止食物受潮。
而且府上用不完的油紙日後還可以買出去,將油紙隨著貨物送到八棟縣、容郡等地方,兩文錢一張的油紙就能賣到十幾文一張,他們還能從中賺取一部分的銀子。
王老爺搖了搖頭,果真這些商人都很精明,不過此事漢壽鄉也得利,便也不計較了。
“若是如此,那麼漢壽鄉很快就會有大量便宜的油紙了,這都是託了王老爺的福。”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王管事這次在勻百張油紙給我可好”王老爺拱了拱手。
他方才說的其實是實話,他本就決定原價賣給腳伕,幾文的油麻紙若是遇見困難的腳伕他白送也行。
那些腳伕有不少已經與糧鋪往來多年了,他曾經聽聞了一些腳伕因為在挑鹽的途中遇上了陣雨,躲閃不及被雨水融化了鹽,從而揹負上了債務。
“好”一百張油紙還是能夠勻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