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二百八十六章 辦學堂

按照原定的計劃攻打下代國,接下來便會進攻中山國。

三家考慮到大軍連日征戰,將士們身心俱疲,若不讓他們及時行樂一番,恐怕在接下來的征戰中士氣不足,所以修整了一段時日,這才按照原定的計劃開始進攻中山國。

中山國則是由中山王室管理,因為本就是小國家往年都是用錢財買平安,現在面對的敵人已經不是用錢財可以滿足,面對薛、席、韋三家的大軍進攻完全沒有抵抗的能力,很快便節節敗退。

中山國太后知曉前方的將士守不住了,為了自己能夠不受到傷害,便提前帶著侍衛從王宮出逃,薛席韋三家倒也並沒有追擊,給太后留了一條生路。

自此瀛洲已經被徹底攻打下來了,瀛洲三國,則是根據往日已經商量好的計劃,由薛席韋三家各自佔據了一國。

薛家管理的則是中山國,薛蘅也從南平王宮移步到了中山王宮內居住。

汲取南平王敗北的經驗,不能在派出大軍保衛邊關的時候忘了穩固後方,因此接下來的一年時日裡,各家在瀛洲的兵馬並不不會調往別的地方作戰。

大軍在瀛洲作戰的這一段時日裡,薛蘅發現了她對領兵作戰一竅不通,所有的計謀全是依靠著手底下的謀士出謀劃策。

因此在中山國的這一段時日裡,她並沒有插手將士的安排,做的事情便是改善中三國百姓的生計,差不多是往日在定康縣釋出過的那些優良的政策。

不過中山國與定康縣不同,靠近海域百姓們大部分過的比較富裕,吃不上飯的人並不多,倒也不需要做出太多的改變。

她便將側重點放在了孩童的教育一事上,百姓們的口袋裡有餘錢,不需要小孩做太多的活計,倒也願意將小孩送到私塾去學習,認識幾個字未來的生活總要輕鬆一點。

當然薛家接手了中山國,教育一事上便不能繼續使用往日的書籍,正好薛家已經編寫好了書籍可以直接使用。

於是下令所有的私塾必須把啟蒙教材換成指定的書籍,這樣有利於提高薛家在中山國的威望。

這個命令在初期受到了不少文人的牴觸,甚至還有人方言薛家是要禁錮孩童的思想,堅決不能使用薛家提供的書籍。

不過這些文人的反抗並沒有起到什麼效果,因為中山國興辦的學堂、私塾主要是面向的是普通百姓,百姓們對於這些事情並不關心,只要孩子最後能夠識字便可以了。

至於有錢的富貴人家則是在家裡為子弟請教書先生,對他們並不會造成什麼影響。

同時薛蘅也給出了一些福利,刺激百姓將小孩送到學堂裡去識字,只要小孩到了學堂裡還便有午膳可以吃。

大部分百姓的家裡雖是不怎麼缺銀子,但是免費的不吃白不吃,同時還有知識可以學習,何樂而不為。

因為這個原因,漸漸的大部分百姓願意將小孩送到學堂裡去了,每日中午可以喝到大骨湯吃到兩個豆渣餅,有骨頭湯可以喝小孩也願意去。

最初制定這個計劃時,薛蘅還擔心有的人家為了讓小孩蹭餅子吃,便將家裡的孩子全部送來混日子,後來發現自己想多了,中山國大多數百姓家中都吃得比這個好,學堂發給他們的餅子就當是“上午茶”了。

至於小孩在學堂學習到的內容是不是在歌頌薛家,他們並不關心,只要小孩長大了能夠識字就好。

同時普通的百姓整日為了生計奔波,那有心思去關心如今的當權者如何,只要不家中賦稅誰稱王與他們並沒有關係。

如今深刻的體會打了學堂的好處,中山國的那些文人越是抨擊送孩子去學堂的百姓,而在百姓心中卻是這些文人不知人間疾苦,若是家裡有坐金山,誰不想給孩子請個教書先生在家裡學習?

百姓的反擊文人的聲音漸漸的越來越大,那些文人的長輩知曉了此事,便嚴厲禁止了拿此事做文章,隨之文人也安分了下來。

薛蘅和薛仲坐在中山國的酒樓上,酒樓下一群兒童圍著圈拍著手唱起了一段歌謠,曲風詭異,但唱的內容卻是誇薛家的偉大,洗月道長的慈愛。

薛仲坐在窗便看見了這一幕,猛灌了一口酒,“這些也是在學堂中學的?”

薛蘅微微一笑:“沒錯!歌謠是根據古曼咒語改編。”

薛仲點了點頭並沒有說話。

這段咒語朗朗上口,薛蘅聽第一次便將曲調給記下了,繼續說:“用這樣的方式來教孩子們識字還真不錯,一共五句詞除去重複的字也有四十個字,學堂的孩子們已經全都會認了。”

薛仲執起酒杯一飲而盡,目光繼續落在樓下的孩童身上:“就這一會兒已經將洗月道長四個字重複四遍了,他們想不認識洗月道長這四個字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