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二百一十章 新的活計

王嫂子這家是女戶,家中的男人為了賺銀子出去給人做腳伕,這一走便再也沒有回來了,有的人說,王嫂子的男人是被外面的大戶人家的女子看上了,所以不要這個窮酸的家,跟著大戶人家女子吃香喝辣,所以才一直沒有回來。

不過也有人說世事無常,她男人發生了意外客死他鄉。

王嫂子更加的傾向於第二種說話,也一直當做她男人是死在了外面。

他男人要身高沒有身高,要長相也是一副尖嘴猴腮的樣子,這個樣子的人怎麼會有大戶人家的女人花錢養他。

而且他們漢壽鄉出去做腳伕的人,全是跟著過路的商賈離開的,知人知面不知心,那群商賈是好是壞他們也不知道,去到異鄉被別人扣下來也沒有辦法。

男人雖是不再了卻留下了兩個女兒,大的十三歲了,小的才剛過七歲。

她為了兩個女兒的一日三餐整日奔波忙碌,也沒工夫為亡夫傷感,如今最重要的事情便是照顧好兩個女兒,能夠老有所依便滿足了。

薛蘅上任漢壽鄉君之前,王嫂子縱然是個不怕苦不怕累的人,卻也依然找不到能夠賺取銀子的活計做。

每日賺的銅錢勉勉強強能夠餬口罷了,倘若有一日沒有活計可做那一家三口便只能餓肚子,依然是窮的需要賣女兒來度日了。

好在那年的冬天王長吏和奶嬤嬤到了,不僅給了他們免費的糧食還給他們安排了活計,可以穩定的賺取銀子,一家三口因此才得以團團圓圓的生活下去。

容郡的水泥作坊招工的時候,王大嫂為了能夠多賺取一些養家餬口的銀子也去了,原本奶孃給的承若是包一日三餐,並且根據收益的好壞酌情發銅錢。

她們主要看中的便是一日三餐,對於後面的那一句話已經忽略了,能夠每日吃飽飯便已經很是滿足了。

誰知再做完工回漢壽鄉的時候,奶孃還真吩咐管事給了她們十鬥麥子兩百文。

這對於王大嫂來說可是一筆鉅款了,因此家裡還能偶爾吃一點點的肉,改善一下生活。

她回到漢壽鄉沒過多少時日,奶孃繼續派發著不少活計,零零散散也有收入來源,家裡的日子漸漸的好了起來。

並且王嫂子生的是兩個女兒,在漢壽鄉女兒出嫁一般是帶個大箱子,並且穿著新衣服便可以了。

王嫂子沒有多少需要用銀子的地方,所以也沒摳摳搜搜的過日子,將賺來的錢財全用在了吃上面,她就希望兩個女兒能多吃一些長得白白胖胖,就算不是因為成親的時候男方喜歡胖一些的女子,至少身體也健康活的也更久一些。

王嫂子的長女如今有十三歲,相當於是一個成年勞動力了,可以給家中幫很多忙。

她們家沒有男丁種不了地,同時還不能去修路賺銀子,好在後來漢壽鄉修建了幾座工坊需要女子,王大女便去工坊幹活了,領著新的工作服那一日她們高興了一整夜沒有睡著覺。

在幹活的時候才發現,畢竟她才十三歲,小時候吃飽飯的日子太少,身體虧空太過嚴重體力跟成年人沒法比,乾的夥計少了工錢也不如別的工人那般多。

雖是如此她的心裡還是挺滿足,能夠有一個賺取銀子的地方並什麼都強。

小女兒雖然長到七歲的這一段時日裡,依然是沒有過什麼好日子,但至少如今的年紀還小,從現在可以吃飽飯便能長得結結實實,日後有力氣幹活。

平日在母親和長姐上工之後,小女兒便會將院子給打掃一次,然後又去到樹林中撿拾一些柴火,等家裡所有的事情全做完了,便去到漢壽公府繼續給她娘幫忙。

王嫂子雖然只是廚娘,看似只需要為一日三餐忙活。卻因為漢壽公府人員眾多,官差便有幾十人要用膳。

因此也是從早到晚忙個不停準備著吃食,小女兒將家事做完了,便去到漢壽公府的後廚幫忙洗菜切菜洗碗,有時候還幫著後廚管事跑個腿。

每一日的最後一頓晚膳用完,碗筷洗過之後天也差不多已經黑了,王嫂子為了生計還總是會接一些洗衣服和縫補衣物的活計。

這些活計主要是在從長安城來的管事們手中接,管事們整日都在外面忙活,那有空閒的時候打理家務。

她們還聽說有些管事是跟著鄉君身邊長大的,在長安的時候可是讓小丫鬟給她們縫補衣物,現在到了漢壽鄉沒有小丫鬟了,便只能找漢壽鄉的村民幫忙。

管事們之間的關係不錯,又因著有時候只是縫補兩雙襪子,連一文錢都值不了。所以不是每次她洗完了衣物或是縫補了荷包等物就馬上將銅板給她。

等到每到月底的時候,小桃管事便會將本月她做的活計賺取的銀子結算給她。

多的時候能到三十文,少的時候有也二十文,她縫補了多少雙襪子,洗了多少衣物她也沒算,不過看拿到手中的錢財,小桃管事也沒有佔她便宜。

定康縣裡縫洗衣物就是這個價格,因為大部分大戶人家裡有小丫鬟負責洗衣服,窮人自己也養不過怎麼會請別人給自己洗衣服,所以會找人專門縫洗衣物的人不多,有關係的人才能搶到這些活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