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二百二十三章 做衣裳

經過漢壽鄉村民這些時日的共同努力,麻布終於比預計時日早三日的時候完成了,並且還陸陸續續的送到了定康縣的集市上開始售賣。

價格也很公道,最便宜的粗布只需要八十文一匹,最細的麻布也只要三百五十文便能買到一匹。

這個價格可是要比店鋪中出售的價格便宜了三分之一,相當於買三匹布便送一匹,四匹布節省一點,人口少一些的家庭人人都能換上新衣了。

村民提前便得知了麻布出售的日子,他們之前是看見了欸麻種植了有多少,知曉不是人人都有機會買上。

當然也不是每個家庭都會買麻布,也不是每個人都會換上新衣。

麻布的價格雖然是降低了三分之一,依然有不少的家庭還是捨不得花這個錢。

在麻布正式出售的當日,不少的村民為了能夠早早的搶到麻布,天還沒有亮便在出售布匹的店鋪外面排起了長長的隊伍。

連帶著附近賣早點的小販也聚集到了這兒吆喝,一時之間圍的水洩不通。

當然這些低價麻布只是針對定康縣的村民才有的優惠,並且每個人只能購買一匹麻布,購買麻布的時候需要出示戶籍,這便是為了防止某一家村民大量購買,然後運送到外地賺取差價。

開始售賣的時候,價格最低的八十文一匹的粗布,和價格最高的三百五十文一匹的細麻布,沒過多久的時辰,店鋪裡的存量便被村民給搶購一空了。

而一百文到二百文之間的麻布銷售便要差很多,因為村民會在它們之間糾結,多十多二十文便能買到更好的布料實在是讓人動心,但這二十文又可以買兩斤肉回去吃,而衣物穿上去只是給別人的觀感不同有點面子罷了。

這就涉及到了精神享受和物質享受的兩難境地。

……

不過村民也只是猶豫,在最低廉的麻布出售完了之後,也只能選擇較貴的麻布,比起別的商鋪裡的麻布依然是低廉不少,怪也只能怪當日沒有早點來排隊,最後還是選擇了扛了一兩匹布料回家。

集市因此火爆了幾日,日日像趕集,集市上除了衣鋪的生意皆是好上很多。

漢壽鄉這次織出來的布,上市了三日便告罄了。

定康縣中的衣鋪也終於送了一口氣,還好漢壽鄉的布料就這一批,否則他這生意就沒法做了。

麻布出售完了,那些紡織車也沒有用處,閒置在哪兒也是浪費,等到來年紡麻的時候恐怕已經有老厚的一層灰了,還不如賣了來年造新的。

王長吏便派人將紡麻車賣給了衣鋪,這次衣鋪狠狠的壓了價,十二輛紡麻車連上次一半的價格都沒有,也不知道是不是在心中責怪漢壽鄉搶了他們的生意。

壓了價格也只有選擇出售,倘若運送到別的縣城出售價格雖然要高一些,但是一路上的車馬費、工人的工錢算進去也差不多了,並且還耗時耗力。

衣鋪買下紡麻車也不是他們自己用,而是將紡麻車送到巴陵郡,他們的東家是巴陵郡的大戶,種著漫山遍野的麻。

以往那漫山遍野的麻是讓莊子上種麻莊戶搓成麻線,經常還要僱傭一些周邊村子的女子幫忙,如今了紡麻車算是挺高了不少的效率。

實際上紡麻車的製作並不難,尋成的工匠仔細的看看便能紡織出來。

雖是如此二十二輛紡麻車依然是賣了七兩銀子,衣鋪其實是很吃虧,傳出去衣鋪的掌櫃都要被人叫成大傻子。

不過王長吏告訴衣鋪的掌櫃,如今整個益州還只有他們漢壽鄉有這個紡麻車,並且除了漢壽鄉是頭一份使用紡麻車的地方,因為紡麻車的效率很高,等明年巴陵郡的麻收割之後,他們衣鋪就能比其他衣鋪提前上新料子,價格自然也會高些一些,自然就將這七兩銀子便賺了回來了,可以當做是提前投資。

如果他們不買這些紡麻車,那王長吏便會賣給其他地方的種植麻大戶。

並且王長吏說了他們不準備大量生產紡麻車,因為大面積推廣紡麻車會影響婦女在家庭中的價值,從而更加的威脅到婦女在家庭裡的地位。

這句話是什麼意思衣鋪掌櫃也沒太理解,心裡當是這些當官的總是喜歡故作高深!

不過他明白如今只有他們有紡麻車,那他們就能種植比現在更多的麻,他們的東家就能多開幾個衣鋪。

而且他們每年請女子們搓麻,也要付給女子們搓麻線的工錢,雖然每個人給的不多,但是卻要請很多的人,累積起來的工錢還是挺嚇人。

若是這樣算起來七兩銀子也不算虧,就像王長吏說的那般當做是提前的投資。

在王長吏看來他賣的不是紡麻車,而是紡麻車的壟斷技術,雖然這個技術也不是屬於他的。

……

漢壽鄉經過這幾年的發展,村民們的生活水平已經遠遠超過了隔壁幾個鄉鎮,差不多快趕上縣城中的村民了。

所以這次漢壽鄉的麻布,漢壽鄉的村民也沒撿那最便宜的買,大部分則是選擇了中等價位的麻布,心裡也因此有了一點小小的優越感。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